甘肃日报
2021年01月15日
第01版:要闻

甘肃破解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修筑难题

相关技术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一等奖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杜雪琴)在近日揭晓的2020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获一等奖,标志着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困扰甘肃多年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难题得以解决,为全国湿陷性黄土地区交通基础建设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首次细化建立了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公路三级分区,解决了不同黄土分区公路设计、施工和养护的差异化问题,研发了一系列新技术及新材料,对黄土地基评价、公路病害防治设计、路基质量控制、桥梁桩长设计、隧道深浅埋结构划分等提供了技术支撑,有效解决了在黄土地区筑路存在的技术难题。

湿陷性黄土一直是影响和困扰公路建设的世界性难题。我省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分布范围广,湿陷等级高,是黄土水敏感性和湿陷性最强烈、区域特征最明显的地区。“黄土没遇水时强度较高,遇水就会湿陷,湿陷性黄土给公路造成极大危害。”省公交建集团副总经理丁兆民说,路基失稳、开裂、沉降和防排水失效,桥梁岸坡坍塌、桩基外露,隧道拱顶沉降、隧道道面隆起等,都是黄土地区公路典型病害,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为破解湿陷性黄土对甘肃交通发展的瓶颈制约,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牵头技术攻关,甘肃省公交建集团负责组织实施,联合勘察设计、施工养护及科研院校等13家单位,分8个子课题,组织200多名科研人员开展了为期4年的科研攻关,编制了涵盖黄土地区公路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的甘肃省地方标准10部,省部级工法5项,授权专利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9篇。

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我省西合二级公路、傅家窑立交、兰州南绕城高速公路、渭武高速、彭大高速等多个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路基沉陷等“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2021-01-15 相关技术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一等奖 1 1 甘肃日报 c232726.html 1 甘肃破解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修筑难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