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1月08日
第09版:评论

【陇上评论 中国新闻奖名专栏】

切实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秦 娜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

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将科技创新作为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全会通过的甘肃省“十四五”规划建议,围绕“强化创新核心地位,提升战略支撑能力”给出了具体的任务书,为全省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去年以来,“科技创新”成为热词并持续升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同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将科技创新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深入贯彻落实好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

我省拥有兰州大学和中科院“一院三所”等实力相对雄厚的科研力量,在重离子物理、冰川冻土、石油地质、材料化学等领域创造了很多研发成果和技术专利,其中部分领域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竞争力。丰富的科技资源,为我省科技创新提供了先天优势。从甘肃省“十四五”规划建议看,无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还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等重点任务,都更加依赖科技创新的支撑。可以说,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是我省发展的迫切需要。

回首“十三五”时期,我省持续改善科研基础条件,不断激发创新活力,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离子治癌等一批科研项目开花结果,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体制机制不活、资源整合不够、转化率偏低等问题,依旧是制约我省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

直面痛点,才能寻求突破;正视短板,才能有所作为。强弱项,补短板,关键要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相关收益分配机制,给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充分激发和释放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特别是顶尖人才和团队具有不可替代性,一方面要通过政策留人、事业留人,防止优秀人才和团队流失;另一方面要采取更灵活的办法,或特事特办、点对点引进,或柔性引进,不求人才“为我所有”,但求人才“为我所用”。

不难发现,近年来我国取得的每一项重大科技突破,依靠的不仅是某个单一学科或某一关键技术,还往往涉及多学科交叉和各项关键技术的集成。可以说,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不再靠“单枪匹马”,而是要协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尤其要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比如,聚焦我省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急需的重大科技成果,实行“军令状”制度和“揭榜挂帅”立项机制,做到任务可检验可核实,确保集中力量攻克产业发展“卡脖子”关键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国科技竞争已上升为国家行为。我省拥有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核应用、新能源、空间技术等领域处于领跑地位,所以甘肃有责任也有条件参与到国家战略科技发展中。要凝练优势基础学科,部署一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不断加强基础前沿和颠覆性技术研究,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四五”时期,正处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期,谁掌握了科技创新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谁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对甘肃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来说更是如此。我们要抢抓机遇,深挖资源优势,持续优化科技生态环境,不断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把甘肃打造成为西部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

2021-01-08 【陇上评论 中国新闻奖名专栏】 1 1 甘肃日报 c231608.html 1 切实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