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1月07日
第09版:读书

【书评】

“初心”永驻

吴志云

在近几年以扶贫攻坚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徐光文的长篇日记体新作《走出大山》,无疑是一部很有特色、很有意蕴、很有品质的佳作。

这部作品是作者在扶贫攻坚第一线参加扶贫时所写的一部日志,因而充满现场感。徐光文作为临夏州文联的一名干部,挂职到村,这一特殊的“角色”,使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自然贴切,所叙述的故事十分真实。这一鲜明的“特性”,使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家写作同类题材作品时必须先采访当事人获得素材、再经二度创作后所形成的文本。所谓日志,必须是百分之百的现场真实记录,因此具有信史价值。由此,这部书就不只是拥有一般的文学意义,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存史价值。

这部作品是作者亲身参加脱贫攻坚所写的日记,因而具有最原始的真实性。徐光文写于扶贫现场的日记,是在场和现场的观照,记录了真名真姓真正发生过的事,绝非小说家的虚构、想当然、意识流。因此,翻看这些日记,就会闻到永远不会弥散的芬芳;因此,当这些曾经的贫困之地已经变成美丽乡村,这里的人民不会忘记党和政府,不会忘记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帮扶干部;因此,这部作品就成为反映一个村庄发生历史巨变这一进程的优秀之作而值得阅读。

这部作品具有细节的可信性。其所记所录、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之“随笔”,都是“实镜”还原。这部作品,让读者触摸到了党和政府的为民情怀,看到了广大帮扶干部的爱民情愫,领略了实施精准扶贫的惠民情状。值得肯定的是,在徐光文的字里行间,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场景描写,却有着叙事的高度、温度和热度,有着充满现实主义写作的精度、深度和厚度。

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部日记中有大量的关于贫困地区普通老百姓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家长里短等的叙述,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之嫌;但恰恰是这些“小题”的破解,诠释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以改善人民群众生存状态为重的为民初衷和执政理念。

总之,由扶贫工作记录“驻村日记”,而成为纪实文学《走出大山》,既是一个偶然,又是必然。因为记述者是一位具有文学使命和担当的作家。徐光文有幸参与脱贫攻坚战,这种机遇是纪实文学及其作家的荣幸。期待作者继这部《走出大山》后,再回望大山“深耕”一番,写出新的作品奉献给读者。

(《走出大山》,徐光文著,团结出版社出版)

2021-01-07 【书评】 1 1 甘肃日报 c231296.html 1 “初心”永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