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霞
要善于抓住用好新形势下的新机遇,加快推进甘肃高质量发展、更好构建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省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我省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处于多重发展机遇的叠加期、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弥补基础短板的突破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缩小发展差距的窗口期,可以大有作为。我们要善于抓住用好新形势下的新机遇,加快推进甘肃高质量发展、更好构建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区域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一是“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机遇。借助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着眼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竞争新优势,必将不断提升甘肃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外贸格局中的权重和地位。二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牢牢把握这个重大机遇,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三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带来新机遇。要审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与挑战,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十大生态产业,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崛起之路。四是“兰州-西宁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都市圈”建设带来新机遇。兰西城市群在维护国土与生态安全、促进国土均衡开发、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互动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兰州-西宁城市群”的建设必将给兰州、白银、定西和临夏等地带来发展机遇,未来区域内生态环境、人口集聚能力、经济发展活力、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都会有很大提高。“关中平原城市群”地处中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是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是西部第二大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建设必将给天水、平凉、庆阳、陇南等地带来发展机遇,未来其综合承载能力,城市人口规模,综合服务功能都会大幅度提升。“成渝都市圈”是继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之后的“第四增长极”。对内,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带动包括甘肃在内的西部地区发展,破解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外,依托“一带一路”,成为扩大开放的新支点,在支撑内陆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极大拓展我国战略回旋空间。甘肃要充分认清自身优势抓住这一机遇,以兰州新区为依托,加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力度,利用外界经济力量促进自身转型升级,利用开放性战略,提升自身经济效益。
新阶段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带来发展机遇。一是“双循环”背景下,以“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为重点的“两新一重”建设,必将成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有力抓手。甘肃要抓住新基建为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消费升级换代等带来的新机遇,在5G、特高压、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城际高铁、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乡村基础设施等领域补齐短板。要抓住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机遇。甘肃城镇化率低于全国12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倒数第2,但正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加速发展期,这表明房地产、建材、工程施工、公用事业、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城市扩容、改造和功能提升等方面存在巨大的投资空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将带来巨大的消费需求,未来智慧城镇化的发展更会带动信息化建设的加速发展,智能交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医疗信息化以及安防等产业都将获得快速发展。二是抓住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出了19项新政策,甘肃要抓住这一机遇,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补短板力度带来发展机遇。“十四五”时期为稳定有效投资增长,国家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目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趋于饱和,但甘肃在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缺口和欠账。比如,截至2019年底,甘肃高速公路里程仅相当于广东省的43.9%,密度仅相当于上海市的7.1%,而这些巨大的差距也意味着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潜力。
能源结构转型带来发展机遇。国际可再生能源署《2050年全球能源转型路线图报告》显示:2050年,电力在全球最终能源中的比例将从现在的20%增加到45%,可再生电源在全球的发电总量将从现在的26%升至85%,其中60%将来自太阳能和风能等间歇性电源。而甘肃正是风能和太阳能大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有先天优越条件。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转型发展路径备受关注,国家将会进一步加大风电和光伏发电机组的投资,这都给甘肃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作者单位: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