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极不平凡。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奋勇担当,主动作为,敢死拼命,攻坚克难,交出了一份好于预期、群众满意的答卷。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本就担负着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等重大任务的甘肃,没有丝毫的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笃定前行。
科学、严密、精准的疫情防控,为率先复工复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与空间,“六稳”“六保”的民生故事每天都在陇原大地上更新书写,经济社会发展逆势上扬,在夺取“双胜利”的伟大战斗中展现出了甘肃作为。
历史总是在某一个节点,镌刻下令人难忘的印记。
2020年11月21日,甘肃最后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甘肃75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困扰陇原大地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得到历史性解决。
历经磨难,“苦”尽“甘”来,不屈的甘肃人民创造了减贫奇迹。
这来自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得力于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归功于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奋斗。
经济指标“V”型反转,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守护青山绿水, “放管服”改革“不来即享”经验全国推广,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200万吨大关,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碳离子治疗系统在甘肃投入临床应用,甘肃独特文化旅游资源开始吸引世界目光……
危局中开创新局,困难中奋发图强。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即将开启新的征程。甘肃将一以贯之、接续奋斗,以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的姿态勇夺新胜利、铸就新辉煌。
1 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顺利收官,科学谋划“十四五”
2020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顺利收官,为如期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甘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12月24日—25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分析了面临的形势任务,部署了明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甘肃未来五年及更长时期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十四五”时期,全省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注重生态优先,更加注重培植动能,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更加注重固强补弱,更加注重系统治理,经济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迈上新台阶,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 甘肃75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2020年11月21日,甘肃省政府宣布最后8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全省75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在全国减贫事业和脱贫攻坚战役中留下了甘肃印迹。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甘肃全省上下不懈努力,2019年年底实现67个贫困县摘帽退出之后,2020年省委、省政府对剩余8个未脱贫县进行挂牌督战,从攻坚、巩固、提升、兜底、整改五个方面全面推进。实施“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用“过筛子”的办法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查漏补缺,“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实现动态清零。组织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村组道路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及兜底保障“5+1”专项提升行动,不断夯实脱贫基础。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动态监测和针对性帮扶,防范返贫致贫风险。对75个贫困县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检视整改成效。慎终如始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
3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全力以赴复工复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省上下众志成城,筑起守护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牢固防线,数万名医务人员坚守一线,开展紧急救治、隔离观察、健康检测等工作,迅速采取“四早”“四集中”等措施,最大程度提高了收治率和治愈率,有力阻击了疫情扩散蔓延。坚决服从国家大局,组织调集最优秀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圆满完成了驰援武汉、伊朗等国回国人员集中隔离留观等紧急任务。认真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推动防控工作由应急性向常态化转变。在此基础上,全省按下经济发展“重启键”,打出政策保障“组合拳”,开启生产制造“加速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创造性地推出一系列稳投资、扩内需、促消费的举措办法,制定出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55条”、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36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以及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等“六保”工作方案,汇聚起“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的磅礴力量,保持了经济社会恢复稳定、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
4 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逆势增长
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安排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发展动能不断释放,全省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增强。重视发挥有效投资和项目建设拉动作用,突出“两新一重”建设强动能补短板。截至11月,共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57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24个。交通基础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全省首条自主投资的天陇铁路开工建设,银西高铁开通运营,全省12条高速及一级公路项目全线或部分路段建成,年内新建成1300公里,新通车运营1000公里以上。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8月份由负转正以来,连续4个月保持增长。工业经济积极因素不断增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自4月份开始连续8个月实现正增长,居全国第4位。全省经济增速从一季度负增长3.4%,到上半年正增长1.5%,再到前三季度增长2.8%,增速排名从一季度的全国第9位上升到前三季度全国第3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放空间进一步拓宽。兰州新区2020年累计到发中欧、中亚国际货运班列289列,兰州铁路口岸新区作业区累计实现吞吐量219.92万吨,同比增长112.72%,成为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5 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历史责任和底线任务,健全完善生态环保责任体系,紧盯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坚决整治突出环境问题,下大力气抓好污染防治、生态治理,全省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改善。强化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做好上游文章,把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摆在重中之重,研究制定我省规划,完善相关的理论库、政策库、技术库,储备了一批生态保护与修复、水污染防治、流域城乡环境改善等重点项目。全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一张图”和成果展示系统得到生态环境部肯定,我省被列为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三个试点省份之一。今年12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紧扣生态修复、文化复兴和产业转型三大任务,提出深入实施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治理、防洪能力建设、污染治理、绿色生态产业培育、黄河文化传承等重大工程,着力构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空间布局和黄河流域甘肃段发展动力格局,确保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2020年1月至11月,全省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3.7%,全省3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在2019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我省被评为“优秀”等次。
6 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200万吨大关
国家统计局12月10日发布2020年全国及各省(区、市)粮食产量数据显示,甘肃2020年播种粮食面积3957万亩,总产量1202万吨,比上年增加39万吨,增幅3.4%。这是甘肃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在1100万吨的基础上,首次突破1200万吨大关,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我省及早春耕备耕,在关键农时季节落实各项田间管理措施,打出粮食生产“组合拳”,有力保障了粮食稳产高产,全年粮食喜获丰收。
7 “不来即享”做法作为“放管服”改革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不来即享”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来即享”实现了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从“层层申报”到“直达直通”的转变。目前,甘肃省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系统实现了对省委省政府有关涉企优惠政策全覆盖,实现了对所有正常运行企业全覆盖,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今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将我省“不来即享”做法列入全国“放管服”改革十条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宣传。
8 长庆油田建成我国首个年产6000万吨特大型油气田,刷新中国石油工业历史纪录
2020年12月27日上午10时,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生产指挥中心数字化显示屏上油气生产当量曲线跨上6000万吨新高点,达到6000.08万吨,其中生产原油1451.8万吨、天然气445.31亿立方米。至此,中国石油工业新的里程碑诞生,标志着我国建成了年产油气当量6000万吨级特大型油气田,跃上中国石油工业新高度,创造了中国石油工业历史新纪录。
9 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碳离子治疗系统在甘进入临床应用
全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1%。出台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强化科技引领的意见,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新提升,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推进实施。2020年3月,由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提供设备及技术支撑的碳离子治疗系统在武威肿瘤医院正式接诊患者。这项重大科研成果和技术研发积累的转化应用,成为解决重点技术“卡脖子”问题的成功案例,被誉为大科学装置回报社会的典范。
10 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全面加强,社会稳定局面持续巩固
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不断加强,主流思想舆论传播力进一步提升。中央和省市县四级媒体主动融入、联动发力,“多声部、一体化”讲好甘肃故事,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成为甘肃抗击疫情、复工复产、脱贫攻坚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投入2800多万元媒体资源,精心策划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甘肃省脱贫攻坚县(区)宣传周”活动,以线上线下展览与消费扶贫相结合等立体化方式,对15个脱贫攻坚样本县(区)进行全方位宣传展示。累计推出158个报纸专版,联合县级融媒体中心发稿超过1.5万篇(条)。线上观展人数达7000多万人次,实体展览吸引6万余人次参观,现场展销总金额达300多万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向纵深发展,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我省一批先进模范典型获国家表彰,张小娟被中共中央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获得“时代楷模”称号、兰州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文旅惠民工程,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平安甘肃建设持续深化,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近20万件,群众对平安建设满意度位居全国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