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昇
“家”是中国文化最坚强的承载者
时间已经到了21世纪,我们为什么还要研究古代家训?
第一,“家”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一个国家由千千万万个“家”构成,“家”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坚强的承载者,研究“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二,“家”又形成了中国文明的特点。
中国文明主要奠基于西周,形成了定居文明。人们天天在一起,大家的利益没有办法分割得太清楚,因此人们就要讲礼让,这是典型的农业民族的特点。中国人的“家”是以主人为中心展开的。如何处理亲人之间的利益相争?这就形成了我们非常重视的“礼”,比如长幼原则。确立这样的秩序不能用钱,更不能用权,要论资排辈。
刘邦给后代留下什么家训
“家”怎么守得住?中国历史上大的家族,政治型家族、权力型家族、经济型家族基本守不过三代。中国有一句话叫“富不过三代”,这里是有一定原因的。
汉朝的建立者刘邦在和项羽作战时受过一次重伤,在镇压部下叛乱时又受了一次重伤,这两次重伤让刘邦感到他的生命马上要到尽头了。他在病危时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我遭逢动乱不安的时代,正赶上秦始皇焚书坑儒,禁止求学,我很高兴,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直到登基,我才明白了读书的重要,于是让别人讲解,了解作者的意思。回想以前的所作所为,实在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读到这句话时,我对刘邦肃然起敬。因为很多读书人都在积累知识碎片,再用这些知识碎片傲视别人,实际上这种人永远读不好书,也不会成“大材”。读书是用来对照自己、超越自己的。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刘邦悟性确实很高。他的自信心也很强,因为有自信的人才敢揭露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错误。从惠帝开始,刘家代代出文化精英,汉武帝建立起了一个主流文化体系。
从秦、汉、西晋、隋、唐、宋、元、明、清来看,每一代都比较强的大概也就两家——汉朝的刘家和唐朝的李家。而这两个帝制王朝又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一个是从最没文化的底层草根起来的家庭,一个是贵族家庭。贵族家庭教育不好一样能衰败,底层家庭如果形成优良传统,一样会兴旺起来。因此,家训、家风很重要。
留钱不如留书,留书不如结善缘
那么,要给下一代留下什么?留书。俗话说,“留金一筐,不如留书一本”。留书,是指向文化的转化,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才。把孩子培养成才,家族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留书不如结善缘。将来有一天,当你的孩子进入社会,如果别人提到他时说,这是某某的孩子,他爹妈当年做了多少好事,于是大家都愿意拉你孩子一把。
我们现在讲家训,家训的“训”字左边是言字旁,右面是一个川字。川是河流,河流就是生命之源,是文化主体。也就是说,我们讲话一定要讲在根本上,讲在道理上。家训就是告诉我们,要在正道上,要从善如流,它是一种劝善、劝导。
再讲家教,我们主要看“教”字。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习的目的不是要积累一堆知识碎片,而是要把自己打造成容器,这样知识才能装得进去,而这个容器的打造,就是教育之本。如果你不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容器,那么世界再大,你装不进去,它也不是你的。“教”字右面是攴(pū)字,攴字就是鞭策的意思。鞭策就是要身体力行,学到了就要去做,没有去做的所有学问都不是你的,只有做了、体会了,才能切实掌握学到的东西。学习是一个“学”“用”结合的过程。
教育不是去教一堆知识碎片,更不是去拼分数。我们是不是经常能听到“起跑线”这个词?现在的很多父母,把自己的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很多人在幼儿阶段,他的好奇和热情就已经被扼杀了。
在教育里,哪些方面比较重要?
第一,健康。一个人要有强壮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要有能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如果一个孩子能多年坚持体育运动,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就培养起来了。同时,孩子还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要能经得起挫折。教育本身包含着强制的一面,必须对孩子进行规范。
第二,情商。今天,每个人都在社会的一个链条上,没有一个人比其他人伟大,没有一个人比其他人了不起,大家都是互相依靠的。
第三,智商。要弄清楚一个知识的前因后果,这个知识从哪里来,具有什么意义,在知识体系中的定位是什么。要做到既能充分地理解知识,还能贯穿知识。
(摘自《新华日报》2020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