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于佳欣 刘红霞 周蕊
全球疫情冲击,海外需求疲弱,跨境投资缩水近半……不少外资企业感慨,这一年,太难了。
也是在这一年,许多外企在中国设新厂、开新店,加码布局加快步伐。
当跨境投资的“冷”遇上对华投资的“热”,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疫情不改我们扎根中国的信心”
扩建、设厂、开店、发新品……回顾这一年,这些词成了疫情肆虐下外资企业深耕中国的日常。
今年上半年,武汉“解封”后不久的一则新闻让人记忆犹新:
5月19日,武汉“中国光谷”迎来2020年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霍尼韦尔新兴市场总部暨创新中心在此揭牌,这是霍尼韦尔全球布局的首个新兴市场总部。
“疫情没有改变我们扎根中国、扎根武汉的信心,这里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创新氛围正是我们看重的。”霍尼韦尔中国区总裁张宇峰说。
四川成都,西门子数字化工厂,偌大厂房里数百台机器在有序运转。这家西门子在德国以外的首家数字化工厂,早在2013年就成立,如今仍在持续扩建,已成为前沿数字化技术的试验田。
这只是今年以来外企在中国加码布局的一个缩影——
4月开始,法国欧莱雅集团一口气在上海开了四家全球首店;
5月,德国巴斯夫广东新型一体化基地正式步入土建阶段;
8月,日本优衣库一下子在中国18个城市开出19家新店;
12月16日,法国施耐德(西安)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这样的节奏,在疫情肆虐的特殊之年,成为全球一道独特风景。
这样的热潮,在商务部最新发布的吸引外资“成绩单”中也有所体现:前11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3%,连续8个月实现同比增长。
把最好的产品带到中国,把研发中心设在中国,把重要生产基地选址在中国……疫情之下,中国被视为安全的投资目的地,“投资热土”的地位更加巩固。
用“新”抓住机遇
特殊之年,他们为何青睐中国?
“韧性!”
在不少受访外资企业和国际机构负责人眼中,这成为一个共识词。
“中国有效控制住疫情,企业提早复工复产,经济实现‘V’形反弹,这样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也印证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说。
经济和产业链的韧性,在疫情下作用尤为明显,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撑起了不少外资企业全球市场的“半边天”。
“欧莱雅在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助力集团在第三季度重回同比正增长。”欧莱雅中国总裁兼CEO费博瑞告诉记者,截至9月底,欧莱雅中国大陆市场实现同比增长20.8%,大幅超越第三季度中持续复苏的其他市场的平均水平。
西门子财报显示,2020财年,中国市场为西门子全球业务贡献了13%的新订单额,与上一财年相比有了显著增长。“我们深知这一增长所承载的意义,这也彰显了中国市场的强大韧性和无限潜力。”西门子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赫尔曼说。
“数字化”——疫情之下,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越来越多外企也在拥抱数字化浪潮中抢抓新机遇。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应用场景丰富,‘新基建’正加速这一趋势发展,为跨国企业带来广阔机遇。”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说,施耐德电气今年以来不断加大对华创新和生态体系投入,努力用“新”抓住机遇。
疫情让更多企业发力在线新经济。疫情发生以来,优衣库“掌上旗舰店”的用户流量和销售额出现了两倍以上增长。通过跨境电商创新模式,第三届进博会闭幕后仅一个月,消费者就可以店内体验欧莱雅明星展品“水光蒸发棒”并在线上购买,更多全球首发新品的“零时差消费”正在成为可能。
做根植中国服务世界的企业
越来越多外资企业明确表示,中国在企业战略布局版图中地位愈发重要。
“中国更加强调依靠国内大市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也越来越短,这对我们来说是好消息,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到中国投资。”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对记者说。
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减到33条,自由贸易试验区由18个增至21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一个更加开放的、愿与世界分享大市场的中国,一个营商环境更优的中国,对外资企业来说自然魅力难挡。
展望“十四五”,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将为外资企业发展创造更大机遇。
在中国,为世界。费博瑞告诉记者,欧莱雅正推动更多产品配方、数字科技、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中国创新扬帆出海,惠及更多其他市场和全球消费者。
“霍尼韦尔在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的同时,将把中国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服务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张宇峰说。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