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12月16日
第11版:读书

【重推】

一代文化人的心灵史

汪家明

前不久,上海韬奋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等联合举办了“为书籍的一生——范用逝世十周年纪念展”,四卷本、120多万字的新书《范用存牍》同时发布。

范用原名鹤镛,曾名大用,笔名叶雨。祖籍宁波镇海,1923年生于江苏镇江。抗战时期,他曾在桂林、重庆任读书出版社分社经理,1946年秋调上海读书出版社工作,后转入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进行出版印刷机构的调查以迎接上海解放。1949年8月调入北平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以后在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出版局、新华书店总管理处、人民出版社工作,曾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等职。他倡议并参与创办《新华文摘》和《读书》杂志,同时主持出版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和传记译著,以及有关编辑出版史、图书史等方面有影响的著作。

范用是当代中国出版界的一个奇迹。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他平生编书的传奇中,其中一奇,就是保存了2000多封作者、朋友的来信,时间跨度从20世纪40年代初李公朴、黄洛峰等的信,一直到21世纪初黄裳、董桥的信——不是一般地保存,而是像整理档案那样,一封封贴在自制的16开牛皮纸本上,连信封也保存完好,整整56本;每本封面编号,并在正中贴一张没用过的邮票作为装饰;封二写有本册所存通信之人名录,是范先生一丝不苟、工整秀气的钢笔字;封底也有手写的名录,许多人名边上画了红圈或打了红钩,表示其人已经去世。同一人的信尽量贴在一起,同一类作者的信尽量贴在同一本之中。

从这些信件中可看出,许多老一辈文化人,是如何在范用这里找回他们的第二次文化生命的。他们中的许多人本来就与三联书店有着亲密的关系,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书很不容易之时,是范用热情、主动地寻找他们、帮助他们,甚至鼓励和催促他们写作。这些文化人在信中表现出的感激和谦虚都是真诚的,这些感激和谦虚也反射出范先生作为文化寻矿者、发现者的执着和热心,反射出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范用。这不仅是一封封信函,而是一代文化人的心灵史,是中国文化史、出版史一个侧面之缩影。

在这些信件里还可以看到《傅雷家书》《随想录》《懒寻旧梦录》《晦庵书话》《郑超麟回忆录》《一氓题跋》……一本本好书背后的故事。比如《傅雷家书》最初想分成六部分出版,即学习、社会政治、音乐艺术、文学艺术、人生哲学、翻译,而最后成书是按时间顺序一气到底的;关于《随想录》,巴金在信中说:“希望能早出。我不要稿酬,按规矩办事,送我若干册样书就行了”……

其实早在范先生在世时,就在整理这些书信了,而且打算编一本书——《存牍辑览》。封面设计好了,选定的封面画装在透明的塑料袋里;书名起好了,请老友黄苗子写就。可是书稿正文却编了五年,直到去世也没编完。做了一辈子编辑,范先生却用了最笨的办法编这部书稿:五年的时间里,他亲笔一封一封抄写选出的300多封书信。信抄在三联书店编稿废弃的校样背面。不知为何,有的信重复抄了两遍、三遍;总计所抄不啻20万字,摞起来半尺高。抄写这些信函之时,范先生80多岁了,七八年间,朋友书友文友一个一个离世,一次一次的噩耗让重感情的他心酸心伤。我还记得陪他去协和医院看望弥留之际的楼适夷和韦君宜的情景,其时楼先生已不省人事,韦先生虽然认得范先生,却动不了,说不出话来。探视出来,在医院门口,范先生停下脚步,拄着拐杖,泪如雨下,满头白发微微颤着、颤着……越到晚年,范先生的痼疾慢阻肺越厉害,身骨日渐虚弱;延续多年的、每月第一个星期二与三联书店老同事的聚会,随着许觉民先生去世、众友老迈而停止了;喜欢吃的东西,吃不下了;喜欢喝点洋酒的习惯放弃了;唯一余下的,就是对书的爱好。抄这些信函,也是对自己经手的书,因书交往的人、发生的事的一种怀恋和思念吧!

201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这本范先生一字一字抄出来的书。

范先生去世后,他的子女将父亲的文化遗物全部捐给当时的上海出版博物馆收藏,这56本书信也在其中。一次偶然机会,我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老领导刘杲先生谈到这批书信,他很惊讶,认为是绝无仅有的出版史料,应该全部出版。出版博物馆和三联书店的领导得知后非常赞同这个意见。于是,从2017年年底开始,由我先对2000多封信做一初步甄选后,请博物馆安排录入和毛校,录入稿分阶段发给我,我对录入稿进行初审。初审后的稿件再退回博物馆编研部进行初校,然后再发还给我;我核对后交给三联书店,进行编辑加工和设计排版。其间,有怎么也认不出某些字句的苦恼,也有发现新大陆的兴奋(比如星星岛的故事)。三联书店打破常规流程,克服了疫情期间的种种困难。如此,前后近三年,这部具有文化史、出版史意义的《范用存牍》终于在今年9月与读者见面了。回头想一想,这样一个大工程,这么多人参与,其和谐、紧张的完美合作几乎是奇迹!是这些带着温度的信件,深深感动了大家……

依照“除涉及个人隐私、私人恩怨外,其他内容悉数保留”原则,《范用存牍》收录了近400位作家、学者、出版人、编辑、书店人、媒体人、读者的1800余封来信。

范用先生离去十年了。但在这些书信里,我仿佛又看到他快乐、忙碌的身影。

(《范用存牍》,汪家明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2020-12-16 【重推】 1 1 甘肃日报 c227913.html 1 一代文化人的心灵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