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12月16日
第02版:要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甘肃12万公里农村路为脱贫致富铺平坦途

(接1版)

路通产业兴。环县山城乡八里铺村贾塬组,两年前通了硬化路,吸引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在塬上落户。企业占地430亩,目前存栏良种肉羊超过2万只,致力于肉羊良种杂交选育和先进技术示范推广,带动环县肉羊全产业链绿色循环发展。目前,已辐射带动周边12个合作社和3000多户养殖户科学养殖,吸纳50名本地贫困劳动力就业,人均年务工收入4万元以上。“全村9个村民小组全部通上了硬化路,群众出行更方便,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八里铺村党总支部书记刘凤勇高兴地说。

路通了,物流更畅通。清水县乡镇、行政村快递网点分别达18个、160个,形成了“县有服务中心、乡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电商服务体系,快递日均到件量6000多件,日均发件量700多件,农村物流支撑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省各地利用日益完善的农村公路网,全面推行“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电商快递”等模式,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助推群众脱贫致富。依托通畅的农村公路网,酒泉市建成千亩戈壁农业产业园;静宁的苹果、武山的蔬菜、定西的马铃薯、陇南的核桃等甘肃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畅销全国,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三分建,七分养。民乐县将农村公路建设与美丽乡村有机结合,注重农村公路管护,使农村公路成为乡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清水县以“路长制”为抓手,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建成一批“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陇西县是全省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在农村公路养护、农村物流发展上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省探索形成了专业养护、包干养护、集中养护、地企共养、市场化养护等公路养护模式,全省86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县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所有乡镇设立了农村公路管理所,配备事业编制工作人员5300多名。开发护路员公益性岗位,吸纳2.4万名贫困群众养路护路。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各级政府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每年平均落实养护资金约8亿元,“有路必养”的目标基本实现。

2020-12-16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1 1 甘肃日报 c227877.html 1 甘肃12万公里农村路为脱贫致富铺平坦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