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天水是甘肃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2013年,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2.08万,建档立卡贫困村1165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山大沟深……天水贫困地区具备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所有特征。贫困这个千斤重担一直压在天水人的肩头,也沉甸甸地压在历届天水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心上。
“绝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举全市之力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全市累计减贫92.08万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6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两区五县全部摘掉了贫困帽子,“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农村的道路、吃水、用电、住房、上学、就医、社保、通讯、产业、人居环境等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贫困群众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贫困地区的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
一
近日,记者来到甘谷县六峰镇黄家新庄村村民王友子家中,但见电视、洗衣机、电冰箱一应俱全,屋里屋外被打扫得一尘不染,王友子正和妻子坐在敞亮的客厅里看电视。
“做梦也没想到还能住上小洋楼,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谈起现在的变化,王友子满是感慨,以前没钱盖房子,一家几辈人挤在不足5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现在一人一间卧室,生活空间大多了。
走上平坦的水泥路,住进宽敞明亮的小洋楼。王友子一家的变化,只是天水市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在天水,有5.25万像王友子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天水市持续加大住房安全保障,先后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7.18万户,补助资金20.92亿元,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32个,搬迁安置人口2.09万户10.1万人,贫困户危房全部清零,D级危房全面消除,贫困群众全部住进安全明亮的新居。
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军表示,近年来,天水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持之以恒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贫困群众收入也从2013年的4386元提高到2019年的8439元,预计今年年底接近万元大关。
二
“土地流转费加上在种植基地打工的工资,一年下来,收入不少……”谈起现在的好日子,在张家川县龙山镇马河现代农业示范园打工的米金梅难掩笑意。
米金梅是龙山镇马河村村民,“以前一家人守着5亩山旱地,雨水好点能落个吃食,雨水不好就得挨饿。”米金梅一边干活一边说,“现在好了,土地流转了,在示范园打工,既能挣钱还能照顾一家老小,一举两得。”
坚持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天水市坚持不懈培育特色富民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五小”产业和“短平快”产业,积极推进光伏扶贫、电商扶贫、就业扶贫,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
与此同时,天水市还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06家,组建贫困村农民合作社3968家,建成规模养殖场684个、果蔬保鲜库843座81.43万吨、扶贫车间414家。
此外,结合实际,天水市先后开展“四核四防十紧盯”等五项专项行动,探索出“双线排序比对识别”等十种工作机制,实施了村级“八大员”公益性岗位等十五项工程,多措并举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
扶贫车间、扶贫互助资金“双助贷”、村级“八大员”公益性岗位、秦安陇城教育园区等扶贫模式创出了特色、打造了亮点,得到了广泛称赞和推广,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天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