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灵
近日,甘肃省宣布最后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甘肃75个贫困县已全部摘帽退出。接下来,进一步巩固拓宽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是要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拓宽路径“引才”。人才是脱贫攻坚的“软实力”,是乡村振兴的“硬支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贫困地区最缺人才,也是最适合人才施展才华、大显身手的地方。各级各部门要创新观念、拓宽渠道、降低门槛,切实打通人才流动壁垒,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持久有力的人才保障。一方面,要依托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广泛开展专家人才下基层行动,通过强化项目对接、促进成果转化、做好技术咨询,为脱贫攻坚注入“智动力”。同时,还要支持更多优秀人才回乡“归巢”,充分发挥好“田秀才”“土专家”的辐射带动作用,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聚焦需求“育才”。推进产业扶贫,建设乡风文明,强化基层治理等,离不开多元化的人才支撑,必须发挥好人才的最大效益。充分释放人才的生产力,关键是人才供给与实际需求的精准匹配。当务之急,是坚持引育并重,通过“靶向式”育才,补短板、固底板、拉长板,进一步强化乡村人才支撑。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人才培训同脱贫攻坚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多举措培育、锻造人才,不断增强乡村人才扶贫带富的实战能力。一方面紧扣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和人才岗位职责,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帮助乡村人才队伍掌握精准脱贫工作方法,强化脱贫攻坚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分类设置技能培训,在实践锻炼中砥砺本领、夯实基础,促进人才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
搭建舞台“留才”。留住人才的核心在于如何运用人才,只有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才能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要着重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生态环境,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完善人才的成长体系,制定科学的人才评价指标,做大做强“筑巢引凤”的“蓄水池”。要着眼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创新,破除学历、职称、身份等束缚,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要着力释放人岗相适“乘数效应”,坚持因才上岗、用其所长,让专业的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有所作为,将人才的专业优势有效转化为贫困地区的发展优势。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各地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意识,把人才工作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构建“引才、育才、留才”的全链条机制,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积累更多的人才资源,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