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不久前,东北某县一家庭聚餐,因食用“酸汤子”中毒。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证实,此次中毒应该是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所引起,简称为“椰酵假单胞菌”,通常出现在家庭自制食品中。
“酸汤子”是东北的特色食物,是将玉米加水浸泡,自然发酵后用磨磨成糊状,和成玉米面团,再挤成面条形状煮开食用。正是前期漫长的浸泡过程,导致其很容易被椰酵假单胞菌污染。这种菌十面埋伏,处处都可能有它的踪影,且分泌的毒素异常凶悍。椰酵假单胞菌本身很怕热,正常烹饪就可以杀灭,但当其在适宜生长的食物中安营扎寨后,只要温度适宜,24到48小时就会产生毒素——米酵菌酸。这种毒素不怕煮,100℃煮沸烧开依旧稳定,120℃加热60分钟后仍能让人中毒。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酵米面食物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为主。这些食品的制作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酵假单胞菌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米酵菌酸中毒。米酵菌酸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长达1-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为40%-100%。
朱毅说,将淀粉类食材泡水里,在室温下令其自然发酵产酸,其风干存放过程都是非常不安全的操作,家庭自制一定要高度警惕。要预防此类食物中毒,就要从源头开始重视预防。
1.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糍粑、醋凉粉等。如要自制发酵米面食品,务必要勤换水、保持卫生,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出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坚决不能食用。但自制产品中毒风险仍然较高,建议不自制,直接去正规商超购买。选购时注意销售环境的卫生状况,并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散装泡发米粉(线)类要选择外观无霉变,外形完整、组织结构均匀、色泽一致,无酸败味、霉变味及其他异味的产品。2.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这类食物尽量放于通风防潮处,且一定包装好,不要直接接触土壤以防污染。干粉泡发后尽量当天食用完,吃不完一定密封保存。3.木耳、银耳。椰酵假单胞菌在25-26℃的环境中产毒速度最快,而细菌本身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37℃,所以木耳、银耳要缩短浸泡时间,如需长时间泡发,建议挪到冰箱冷藏室,但也不要超过24小时;或用50℃以上温水泡发,现泡现用。泡发后如果出现耳片黏软、有异味,一定丢弃;烹调前要彻底清洗干净并充分做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