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杜雪琴 通讯员 罗永岗
东乡县海拔1735至2664米,自然资源匮乏,缺水少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怎样找到适合东乡的扶贫路子?怎样找准东乡扶贫的突破口?
2019年5月,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入驻东乡县开展产业扶贫工作后,通过调查研究,现场论证,座谈交流,把“贫”脉找“穷”根,针对性地制订精准脱贫措施,确定了“全面帮扶、项目运作、微利持久、让利东乡”的扶贫模式,积极投身产业扶贫。
截至目前,辽宁方大集团已在东乡县累计投入资金5.5亿元,落地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7个,盘活运行扶贫车间31个,解决就业9000多人,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告别贫困,开始新的美好生活。
“扶智+扶志” 从思想观念上拔穷根
东乡脱贫的难点究竟在哪里?
扶贫实践中,方大集团扶贫工作人员逐渐认识到,扶贫工作最难的、最迫切的是改变当地群众的思想观念。
在东乡县各级干部及各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扶贫工作人员逐村、逐社、进村入户讲扶贫政策,讲产业优势,动员村民投入车间生产,鼓励村民学习技能,安心上班,早日脱贫致富。
渐渐地,群众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思想包袱,走出家门,到扶贫车间上班。
今年25岁的东乡县大树乡南阳洼村妇女马林红说,自从方大炭素和合作方共同投资设立的公司落户南阳洼村后,村里的一切发生了变化。
“扶贫车间刚成立时,只有四五个人报名,我天天到村民家里去做工作,但是没有什么效果,后来我将自己的工资表和挣到的钱拿给大家看,许多村民才相信了。”马林红说。
方大集团在加快帮扶项目落地、提升产业扶贫带贫益贫层次的同时,通过宣传、思想引导、激励带动等各种方式引导务工群众逐步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勤劳致富的意识,帮助他们从思想深处挖掉“穷根子”,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现在,村里越来越多的姐妹愿意主动到扶贫车间打工赚钱。”马林红说,观念变了,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输血+造血” 以产业拓渠道促增收
方大集团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以产业扶贫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经过深入调查、谋划研究、细化措施,一个个产业帮扶项目迅速落地东乡。
“我每个月的工资收入都不低于2600元,而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工资还在逐月上涨。”说起现在的工资,闵麦乃家很自豪。
今年34岁的闵麦乃家是东乡族自治县考勒乡三塬村村民,过去她一直在家照顾孩子、做家务,方大炭素投资兴建的临夏州回味斋食品有限公司投产运营后,她成了一名产业工人。
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甘肃方大富凰东西协作制衣有限公司针对电脑编织机操作岗位,制定了高于行业标准的激励政策,该公司河滩镇扶贫车间的藏族员工桑杰草不识字,但她积极主动学习电脑横机操作方法。现在,桑杰草已经一人能够操作11台机器,有两个月工资超过了4000元。
方大扶贫项目遍地开花,让许多像闵麦乃家、桑杰草一样的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学到技术,成为产业工人。
一个贫困群众的稳定就业,能改变一个贫困家庭。一个又一个家庭的脱贫致富,让整个村子有了新的希望。
“内驱力+外驱力” 注入发展更强动力
今年8月25日,辽宁方大集团扶贫项目公司成立的东乡族自治县振东致远公共客运有限公司启动运营,结束了东乡县没有公交车的历史。
过去一年多,方大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牵线搭桥,通过以商招商等方式,成立联合招商组,先后赴广州、深圳等地引进更多龙头企业协力推动产业扶贫,成功引来了一批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入驻东乡,助推了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在东乡聚集落地,为助力东乡发展注入了更强动力。
投资8000万元建设马铃薯精深加工项目,年消化县内土豆7万吨,可带动解决2600个就业岗位,有效带动土豆种植业发展;投资1亿元建设东乡金银花健康产业园,引进金银花饮料和中药饮片生产线,打造集种植、采摘、收购、销售、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可带动解决1800多个就业岗位,亩均增收1200元左右;投资1500万元开展羊肉深加工带动养殖产业项目,打造羊产业全产业链条和“线上”销售渠道,可带动创造近1000多个就业岗位……
一批抗风险能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项目落地,点亮了东乡人民的新生活,托起了贫困群众的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