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11月30日
第04版:甘肃新闻

真帮实扶攻克贫困堡垒 立足长远推进乡村振兴

——兰州财经大学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纪实

该校学子直播带货,消费助力脱贫。

校地支部共建,党建引领脱贫。

学校教师送文化下乡,志智双扶促脱贫。

杨明鑫 张 璞 曹志远

渭源县大安乡位于定西市北部山区。这里十年九旱、降水稀少,丘陵沟壑纵横,自然条件严酷,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2017年,兰州财经大学开始结对帮扶渭源县大安乡的5个贫困村。三年多来,学校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20多万元,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帮助群众实现住房安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开展消费扶贫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5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健全机制

凝聚帮扶工作合力

学校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经类高校的优势,建立健全帮扶工作机制,落实落细帮扶工作举措。通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包村抓、全体帮扶干部到户抓,层层传导压力,靠实工作责任,构建了“校党委统筹部署、帮扶办综合协调、校领导包村帮扶、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帮扶责任人到户帮扶、各级党群团组织和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六级联动”帮扶工作体系,形成了帮扶工作合力。

学校坚持把最精锐的力量选派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先后分三批选派23名青年骨干和后备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9名。帮扶人员认真履职尽责,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1人获得省级脱贫攻坚先进个人,3人获得县级先进个人。2018年10月,学校原人事处副处长、大安乡方家庄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赵怀越,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不幸因公殉职,将自己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扶贫事业。正如渭源县委副书记、全县驻村帮扶工作队总队长刘爱君所说:“兰州财经大学真正做到了尽锐出战、真帮实扶,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聚焦增收

培育壮大富民产业

学校坚持把培育壮大产业作为根本之策,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组织专家团队,根据帮扶村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帮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帮扶单位+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带动+资产收益分红带动+就业带动”的带贫增收机制。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近100万元,建成年产能100吨的胡麻油榨油厂,并注册了“陇原大安”和“悦芝蓝”商标,吸收全乡500余户农户入股,带动胡麻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累计销售胡麻油31吨,销售金额93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8万元,帮助当地26名贫困人口就近务工,人均年收入1万余元;建成储量为100吨的马铃薯冷藏库,培育马铃薯主导产业,发动学校食堂和各级工会定点采购,2019年采购马铃薯80余吨,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万余元,带动6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近2000元;建成年产6000余只“溜达鸡”的养殖场,动员学校各级工会采购和教职员工自发消费,累计销售1400余只,销售收入15万余元,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万余元。

同时,为促进产业发展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大力开展消费扶贫,通过各级工会团购、校内食堂采购、教职员工消费、线上平台销售等方式,累计消费扶贫金额超过100万元,有力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目前,5个帮扶村合作社的运营和管理渐趋规范,扶贫成效日渐显现。今年,扶众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陇原大安”胡麻油纳入“扶贫832”采购平台和全国消费扶贫产品目录。大安乡党委书记王玉平说:“兰州财经大学拿出真金白银,帮助大安乡发展产业,不仅铺就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也为接下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志智双扶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与物质上的贫穷相比,思维上的贫穷、精神上的贫穷更是拦在扶贫路上的“硬骨头”。长期以来,学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大力开展文化下乡和教育扶贫。组织专家学者,就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乡村振兴战略、脱贫退出验收评估、美丽乡村建设、合作社规范运营等方面举办了一系列专题培训讲座,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扶贫政策深入人心,飞入寻常百姓家。围绕国庆节、扶贫日等重大节日和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和文化惠民活动,为当地群众送上了精彩纷呈的精神文化“大餐”。积极开展爱心助学和公益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与当地留守儿童开展了“好伙伴、共成长”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开展以“不忘初心情系贫困学子、牢记使命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黄土魂”爱心助学活动,为当地小学捐赠了4万余元助学金和大量学习生活用品,校团委、校工会等部门发动师生为当地小学捐赠图书1000余册,用实际行动开展教育扶贫。

与此同时,学校连续三年在暑期组织学生开展支教、支农、墙画绘制、专题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在邱家川村设立艺术类学生采风写生基地和马克思主义研习基地,为大石岔村、邱家川村村部绘制主题鲜明、题材多样、生动形象的墙画600多平方米。不仅美化了村部环境,也营造了富有特色的乡村文化氛围。就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合作社发展等进行专题调研,不仅为脱贫攻坚献计出力,而且使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历练中快速成长。组织开展书画下乡活动,发动学校书法爱好者,为贫困户书写并装裱赠送书画作品300余幅。一系列举措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紧盯短板

竭力为群众办实事

学校紧盯贫困人口、贫困村脱贫退出指标,尽心竭力为贫困户办实事、办好事。针对反映强烈的住房问题,为确保所有贫困户实现住房安全,学校投入54.8万元完成了危房改造任务。大力支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投资56万元为大安乡街道和5个帮扶村村部周边安装太阳能路灯126盏;投入环境整治资金15万元,帮助5个帮扶村拆除危旧房屋、烂圈烂舍、残垣断壁100余处。帮助改善帮扶村的办公条件,投资50余万元新建及改建村级办公用房23间,安装防盗门13套,配备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17台(套);为大安乡政府图书室及10个村的农家书屋捐赠图书2万余册、书架40个。结合年节慰问和帮扶干部入户走访,投入40余万元为319户帮扶户发放化肥、地膜等生产物资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的关心和温暖。

学校帮扶的5个村群众认可度高达100%。正如当地一位贫困户所说:“几年的帮扶工作使我与帮扶干部结下了深厚情谊,现在的亲戚一年也走不了几趟,帮扶我的干部走动比亲戚还多。”

立足长远

谋划推进乡村振兴

学校在助力帮扶村脱贫摘帽的同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和力量,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今年暑期,学校与定西市政府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就产业发展、合作社运营、规划制定、咨询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学校组织专家学者,就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合作社规范提升等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一系列专题调研报告。

近三年来,学校在有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在各类刊物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C类11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3项。庞智强教授主持完成的《加快推进我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十条建议》、梁亚民教授主持完成的《优化保费补贴机制助推我省脱贫攻坚的政策建议》得到了省上有关部门的采纳,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智慧。

学校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兰州财经大学在做好已有研究成果转化运用的同时,将继续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就巩固脱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构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开展专题调研,帮助5个帮扶村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加强和规范合作社运营管理,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构建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同时,学校将充分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着力为基层培养一批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特别是产业发展人才和致富带头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兰州财经大学将再接再厉、持续奋斗,在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

2020-11-30 ——兰州财经大学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纪实 1 1 甘肃日报 c224861.html 1 真帮实扶攻克贫困堡垒 立足长远推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