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11月24日
第06版:专版

就业送暖千万家 帮扶托起幸福梦

——康县携手中建集团开展劳务扶贫工作综述

11月2日,中建三局西南公司·康县劳务扶贫签约仪式在康县举行。

9月26日,康县主要领导赴西安为康县在中建集团务工人员发放中秋慰问品。

中建一局成都金牛人才公寓项目的康县工人正在搬运轻质隔墙板。

康县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山大沟深、交通闭塞,是第一批国家级贫困县和全省58个特困片区县之一,2013年底贫困发生率高达37.04%。康县总人口超过20万人,城乡富余劳动力达8.3万人。全县有初级技能证书的劳动力有1.6万余人,以电焊工、电工、钢筋工、架子工、木工、瓦工为主,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

近年来,康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以“远抓特色产业,近抓劳务经济”为目标,始终把劳务工作当作发展农村经济、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的首要任务来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强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积极对接中建集团,在推动建筑劳务输转的同时,注重品牌打造,注册“燕河建筑工”劳务品牌,年均向外输转建筑劳务近3万人,使得康县由劳务大县向劳务强县转变。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今年以来,康县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工寻找就业岗位,已实现劳务输转5.8万余人,预计创造劳务收入15.5亿元。劳务输转托起了民生幸福梦,劳务经济已成为康县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陈多

精准发力 立足实际拓展致富门路

今年42岁的王样勤,曾是康县长坝镇何庄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王样勤在工地上不断锤炼自己,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建筑业的行家里手,顺利实现了增收致富。

“我每个月都能赚将近7000元,今年疫情期间仍旧有活干,且工资也没有打折扣。能外出务工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意义重大!”王样勤对目前的工作很是满意。

就在一年前,没有稳定工作的王样勤还在为如何还清因为修房子和为母亲治病欠下的15万元外债而一筹莫展。“没钱,这可咋整?”借助康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东风,王样勤迎来了摆脱贫困的机会。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环节,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正是基于此,从2019年起,中央定点帮扶康县的中建集团把康县劳务输出的优势和中建大量用工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在定点扶贫工作中启动了劳务扶贫的探索与尝试,逐步形成了符合康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的“劳务公司+劳务示范村+劳务带头人+贫困劳动力”的中建精准劳务扶贫模式和“农民—农民工—产业工人”的中建技能扶贫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9年7月,按照贫困户优先的原则,王样勤作为首批应招人员参加中建一局西北公司西安户县管廊项目,从零开始学习木工技能。踏实好学又勤奋的他,很快成为木工班组技术能手,工资月月攀升。

今年年初,因为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村里此前不少外出打工的同乡滞留在家,收入又成了问题。而王样勤在3月份便接到了项目复工的通知,并通过公司组织的跨省包车方式顺利返岗。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王样勤如今每月的收入除了保障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外,欠下的外债也在逐步偿还。“等还完了债,我就可以一心给孩子攒学费了!”王样勤言语之间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在康县,像王样勤这样从贫困户变身产业工人的例子还有很多。

截至目前,劳务收入在康县农民人均收入中的占比达到50%以上。劳务经济切切实实成了贫困群众摘掉“穷帽子”的“金饭碗”。

倾心帮扶 地企联合推动劳务扶贫

提到中建集团在康县的劳务扶贫工作,参与谋划、推动的中建一局扶贫干部张强很有发言权。

在2018年年底挂职担任康县县委常委、副县长一职后,他走村入户搞调研,了解到当地贫困劳动力外出到建筑工地打零工,但欠薪情况时有发生,很多人辛苦一年连工资都拿不到。

张强一直在思考:“自己所在的中建一局,在建工程项目有1100多个,每年都要招收30余万农民工。能否发挥企业优势,在康县和中建之间筑通一条劳务就业脱贫之路呢?”

2019年初,张强回到“娘家”,向中建一局党委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建筑企业的优势,有组织、分批接收康县的贫困劳动力到中建一局在建项目务工,让贫困户通过勤劳的双手脱贫。

张强的想法得到了中建一局和中建集团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2019年,中建集团初步吸纳康县贫困劳动力325人到西安、兰州等城市的工地上务工,并探索出了中建精准劳务扶贫模式。今年以来,县企双方迎难而上,将劳务扶贫又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3月24日,疫情稍有缓解,中建集团即召开了2020年度扶贫工作会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周乃翔亲自部署全年扶贫工作,要求“要加快解决外出务工受阻的问题,扎实做好劳务供需精准对接,优先招用、尽量多用甘肃三县的贫困群众”。

随即,集团市场与项目管理部下达年度甘肃三县劳务输转人数指标。中建一局、中建三局闻令而动,组成多个工作组,赴康县开展劳务扶贫协作对接工作,提供了2000多个优质岗位。

中建一局作为中建集团对口帮扶康县的牵头单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疫情期间率先启动绿色通道。3月初即组织第一批144名康县籍务工人员赴西安和重庆项目返岗复工,到10月底已累计吸纳1130名康县籍劳动力;中建三局积极响应,加大有组织输转力度,到10月底已累计吸纳1102名康县籍劳动力。

同时,中建集团还同康县劳务办带领劳务带头人深入乡镇、村社和务工人员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招聘交流活动,宣传优惠政策、工资待遇、务工环境等信息,解除务工人员后顾之忧。

就业渠道宽了,群众的心就放宽了,脱贫致富的信心也就更足了。

中建精准劳务扶贫持续走深走实,既有效缓解了疫情对康县农民工外出务工影响、巩固了全县脱贫攻坚成果,又帮助中建集团尽早实现了复工复产,得到了全县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目前,全县86%的行政村都有在中建务工的村民。

自2013年帮扶康县以来,中建集团因地制宜、倾心尽力、真情帮扶,在产业、劳务、消费、教育、卫生、党建、培训等多方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过1亿元。这些星罗棋布、大大小小、不同形式的扶贫载体,承载的是相同的脱贫梦。

尤其在这两年的对口帮扶工作中,中建集团帮扶康县着力打造了一批具备“造血功能”的扶贫项目。集团领导多次前往康县考察调研扶贫项目,并力推劳务扶贫工作开展。中建一局和中建三局与康县签订了多份建筑劳务合作协议,协议金额累计已超2亿元。

树立品牌 多措并举打造输转基地

去一趟康县岸门口镇的上先生沟村可真不容易,过了一梁又一梁,爬过一坡又一坡,要不是有熟人带路,甚至都找不到这个小村庄。

从地图上看,上先生沟村距离康县县城仅十余公里,但这里却是全县最后一批脱贫的深度贫困村。这里高寒阴湿、土地贫瘠,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共111人,想在这样的土地上“刨”出好日子是难上加难。

自今年起,这里被打造成“建筑劳务示范村”,全村一半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活跃在中建集团的项目工地上,巩固脱贫成效有了坚实的保障。

为把劳动力按村集聚的优势放大,中建一局和康县政府联合打造“建筑劳务示范村”,把有成熟建筑劳务班组的村作为第一批33个建筑劳务示范村,每村至少培养1名和中建对接的建筑劳务带头人,确定1名建筑劳务信息员负责本村用工信息宣传、招聘发动、信息登记、务工人员档案整理等工作。

除了打造建筑劳务示范村,中建集团还与康县县委、县政府联手开展了以老带新,以脱贫户带未脱贫户,以稳定脱贫户带边缘户和监测户的多种形式帮扶,计划将康县逐步培育成“劳务输出基地”,五年内打造成为“劳务输出品牌县”。

长坝镇花桥村的蒲富德既是该村的建筑劳务带头人,又是建筑劳务信息员,宣传发动并带领本村和周边村近30名劳动力前往中建一局和三局务工。其中有11人是贫困户,均实现了稳定脱贫。他们淳朴善良、吃苦耐劳,在参与西安重点工程的建设中展示了康县“燕河建筑工”的风采。

康县迷坝乡大山村的王伟,到陕西户县管廊项目后,通过学习成了木工技术能手。如今的他已经成为15名徒弟的师傅了。

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成才路在脚下铺就。

为了更好地促进输转,中建集团充分发挥央企技能培训的优势,利用项目工种齐全、专业人员水平高的特点,对康县务工人员进行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砌筑工、抹灰工、架子工等实操培训,让群众有技傍身。同时开办农民工夜校,教授他们文化知识,把没有技能的农民逐步培养成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民工,把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民工培养成熟练掌握技能和有专长的产业工人,甚至是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的选手。

正是由于中建集团党组的高度重视、康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及中建一局、中建三局的积极推进和各项目部的精诚配合,精准劳务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中建集团通过精准劳务扶贫,预计将帮助2000多名康县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不仅让困难群众从脱贫走向小康,还可以为康县财政带来可观的税收,真正使劳务扶贫成为“授之以渔”的看得见、摸得着、群众得实惠、政府有收入的扶贫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中建集团吸纳康县两家劳务公司承包建筑劳务工程,仅这一项,预计今年将为康县增加税收数百万元。

康县劳务办主任刘家治说:“发展劳务经济是一项符合康县实际的优势产业。以前,康县的务工人员都是散兵作战,弊端众多。通过不懈的努力,如今,全县就业扶贫工作正在向制度化、规范化、组织化方向发展。”

优化服务 群众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康县精准劳务扶贫为何如此受欢迎,中建集团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吸纳如此多的康县贫困劳动力?答案是地方和企业携手找对了方向、顺应了民心、用对了人。

在2019年3月26日举行的中建一局康县劳务扶贫协作启动暨第一批务工人员欢送仪式上,劳务带头人张杜建说:“感谢县委、县政府的信任,感谢中建一局给予的平台。我将不负重托,多带领父老乡亲外出务工,多挣钱早日脱贫致富。”

说起张杜建,康县十里八乡的群众都知道他的大名。他是劳务带头人、养牛专业户、修桥能人、“鲁班奖”获得者……这些头衔,都是他努力奋斗的结果。

县政协委员、优秀劳务带头人张杜建,现为康县中康兴旺建筑劳务公司法人代表,通过中建集团搭建的平台,已经实现了整建制劳务承包,近两年带动1000多人在中建集团务工,创劳务收入5000多万元。由于“转移就业脱贫一批”的突出贡献,他被授予康县“脱贫攻坚先进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受政府鼓励支持,今年我所带领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将全部实现脱贫。”张杜建满怀信心地说。

据了解,仅依托劳务经纪人和劳务带头人,康县去年便组织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135人。其中从事建筑行业3053人。同时,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制定了转移就业方案,加大了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培训,出台了稳定输转8个月以上实行工资总收入10%的奖补政策。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这对康县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带来很多困难。疫情无情人有情。4月初,中建一局召开了扶贫工作会,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和中建集团部署,将接收康县贫困劳动力的子企业由原来的2家增加到10家,覆盖20个在建项目,招录人数不少于1000人。4月中旬,中建三局召开了推进康县贫困农民工就业帮扶工作专题会,给西北公司等5家子企业下达指标,要求今年招录康县贫困劳动力不少于1000人。

为了给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康县县委、县政府为每一批赴中建项目部的务工人员集中组织欢送,并由县劳务办开具介绍信、发放口罩、点对点包车免费接送。

与此同时,中建项目部每吸纳一批康县务工人员,都给他们安排最好的食宿和务工环境,免费进行体检、发放生活用品,进行岗前培训,按月足额发放工资,让他们安心上岗就业。中建项目部和县劳务办还定期与务工人员开展座谈交流,及时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在端午、中秋等节日组织现场慰问,体现中建集团和康县县委、县政府对他们的关怀。特别是今年国庆中秋前夕,县委书记李廷俊带队赴西安慰问在中建一局和中建三局项目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今年以来,中建精准劳务扶贫发挥出了巨大潜力,把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稳就业保收入、脱贫攻坚几大任务有机联结在了一起。截至10月底,中建集团已吸纳2251名康县劳动力务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77人,人均月收入达5000元以上。预计全年创造劳务收入6000万元以上,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帮助康县贫困劳动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走向小康”。

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就业扶贫始终在路上。下一步,康县将持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2020-11-24 ——康县携手中建集团开展劳务扶贫工作综述 1 1 甘肃日报 c222063.html 1 就业送暖千万家 帮扶托起幸福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