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11月13日
第05版:综合要闻

【唱响供销改革好声音 焕发为农服务新活力⑤】

合作发展寻新机

农为邦之本,本固则邦宁。我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正因如此,省委省政府对供销社发挥为农服务作用有明确要求,广大群众对供销社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充满期待……

近年来,全省供销系统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积极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合作经济发展道路,创新服务方式,加大开放力度,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新时期助推“三农”各个领域实现合作发展的重要力量。

开放办社添活力

随着市场经济浪潮迭起,供销社曾一度淡出大众视线,成为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名词。

随着深化供销综合改革号角的吹响,我省供销系统积极探索办社新路子,强化开放办社理念,加快完善组织网络,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张掖市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加强与农民群众、系统经营服务主体、社会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合作。先后与300多家社会企业和经济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相互借力、借智、借势,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有效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

陇西县通过开放办社,积极引导成立蔬菜种植、养殖、农产品购销、荒山绿化、农机销售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帮助农民合作社与农业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合作,组建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入社成员3000余人。以各乡镇实力强、辐射面广的合作社为依托,联合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引导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品牌,开拓市场。

提升服务见实效

供销合作社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就是要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在综合改革中,我省供销系统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不断创新为农服务模式,使基层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发挥出显著的作用。

甘南州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特点积极运作,构建了县、乡、村三级产业发展服务平台。临潭县国有产业扶贫开发公司与甘肃宏星伟业公司签订3000余万元黑驴养殖项目,带动33户专业合作社发展。同时,与中海油集团公司签订了总额为1000余万元扶贫车间建设项目,带动160名贫困户实现就业。

武威市坚持合作经济基本属性,不断强化互助合作、开放共享的理念,努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建成以11个城市商贸中心和经营服务综合体、31个社属企业、82个基层供销社、38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16个村级综合服务社为支撑的县、乡、村三级经营服务网络。

泾川县把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发展重点,积极探索“供销社+互联网”模式,构建起“网上交易、线下配送”的产销对接体系。现已建成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4个,村级电商服务站141个,引进物流企业7家,城乡物流快递点80家,有配送车辆268辆,仓储面积10.5万平方米,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基本完善。

产业融合优格局

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

“十三五”期间,我省供销系统充分发挥自身组织完整、网络体系健全、产业类别和经营主体众多等优势,以农业龙头企业、基层供销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

酒泉市以蔬菜为重点主导产业,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把产销对接作为主攻方向,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农业产业经营主体,打造现代农业基地,提高产业融合的规模效应。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开展生产、种植、销售产业化融合探索,实行产地连结销地打通产业链。目前,市供销社已建成基地到经营主体的直供直采模式,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订单+技术服务”的经营模式。

天水市充分发挥供销社组织体系和企业经营优势,加快培育扶贫产业,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清水县供销社依托县农发公司建成“五园一中心”(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花卉产业扶贫示范园、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园、肉牛养殖产业扶贫示范园、加工物流园和农产品展销暨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通过“资金入股挣股金、土地流转挣租金、就近务工挣佣金、稳定就业挣薪金、农业收益挣现金”五种带贫模式,吸纳200多人从事服装、核桃等加工作业,带动周边30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短短几年,我省供销系统坚守“为农、务农、姓农”的初心,以综合改革为使命,用滚石上山的勇气、爬坡过坎的韧劲、锐意创新的执着,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得到空前激发。

为农服务谱新篇、保供促销展新姿、基层组织焕新生、社有企业谋新路、合作发展寻新机……甘肃供销人锐意进取,砥砺奋进,谱写出供销社综合改革的精彩华章,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2020-11-13 【唱响供销改革好声音 焕发为农服务新活力⑤】 1 1 甘肃日报 c220282.html 1 合作发展寻新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