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1版)要提升城市的绿地率,兰州人往往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和财力,才能换来难得的绿色。
再拿同是“创城”评价体系组成部分的路网密度来讲,“两山夹一河”的地貌使兰州主城寸土寸金,每一段新建道路的背后,往往都有着艰难选择和巨大的投入。
然而,面对重重困难,这座城市并没有退缩,而是以九曲不回的“黄河精神”,一次次“整装再出发”,朝着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不断前行。
特别是在2018年启动新一轮创建工作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新一届兰州市委凝心聚力,把“创城”工作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抓手,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热潮,为最终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种情怀叫以民为本
15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从城乡环境面貌到社会公共秩序,从公共服务水平到群众生活品质,兰州整个城市因“创城”而改变。
变化有目共睹。
——创城初期,走在兰州街头,人们常为找不到垃圾桶而犯难,10多年过去,如今的兰州,各主次干道至少每50米就会有一个环保垃圾桶,垃圾分类也开始深入人心;
——几年前,兰州街头的公厕不多,卫生情况常常受到诟病,通过“创城”,全市每年新建和改建的公厕数量以不少于50座的数量递增;
……
在兰州看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得牌”,而是让老百姓得利;不是让城市“受奖”,而是让老百姓受惠。
在“创城”的历程上,兰州始终将创建当作是让群众获得最大实惠的头号民生工程,通过扎扎实实的创建工作,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不净、不畅、不绿、不美、不宁等突出问题。
将群众追求文明美好生活的愿望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兰州市协调推进城市的“硬件”与“软件”、“面子”与“里子”同步发展,兴办了一批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有效解决社会关切的民生问题,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几年,兰州市先后建成轨道交通一号线、雁白黄河大桥、南北环路等一批交通路网项目,打通断头路35条,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有所改观;新水源地项目建成通水,市民喝上了“放心水”;完成全域无垃圾治理考核验收,生活垃圾分类初见成效、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高标准完成黄河风情线景观亮化,实现核心区20公里步道全线贯通……
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兰州市民对这座城市的满意度达到了95%,充分说明了广大市民群众对创建工作的认可。
有一种境界叫万众一心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的文明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文明,没有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就没有城市整体文明的提升。
“创城”以来,兰州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使命,着力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塑造人的精神风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精神引领。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老旧小区、背街小巷、交通路口等问题突出的重点区域,常态开展以“邻里守望·情暖金城”为主要内容的“一月一主题”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占本地常住人口比例由2017年的13.71%,提高到19.85%……
——文化引领。创作和培育的新版《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经典舞剧蜚声中外,举办国际马拉松赛、黄河文化旅游节等赛会活动,“一条河、一座桥、一碗面、一本书、一台戏、一片蓝”等城市名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典型引领。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全家行”主题活动、“文化根·民族魂·中国梦”经典诵读比赛和“我们的价值观”“我的中国梦”系列宣讲等活动,着力开展“凡人善举·德润金城”道德模范评选,累计评选兰州好人1137人,其中7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如今,走在兰州的大街小巷,不仅能看到城市面貌的变化,也能感受到人们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如果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大考,市民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则是这场考试的关键。兰州,显然通过了这场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