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 洁 顾丽娟 刘 成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已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从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入手,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选择适合的养老方式,让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截至目前,全省社会养老床位达到14.1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2张,各类养老机构超过300家,设置床位2.9万张,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了95%的城市社区和55%的行政村(社区);建成省、市、县(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75个,加盟企业700多家,居家养老每年提供服务超过1000万人次。
近期,记者分别在兰州、卓尼等地采访,近距离了解老年人因地制宜采取的不同养老方式,感受他们在社会关爱中,让“夕阳”更美丽的日常生活。
养老服务送到家
“家住团结新村街道天水南路社区的李奶奶,中午去尚谷道牛肉面馆就餐。”
10月25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呼叫中心,管理平台上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客服人员正在紧张地接听电话,不少老人通过热线预订当天的午餐。
客服人员说,通过呼叫电话,老人可将就餐需求告诉客服人员,客服人员会根据老人目前住址,快速派单给就近社区示范助餐点,为老人就近订餐。
今年76岁的刘莱宁住在和政东街。这天中午,老人要去家附近的纵横羊肉餐馆就餐。“今天想吃米饭,餐厅离家不远,走过去吃饭很方便。孩子们工作忙,中午不让他们过来,我去虚拟养老院餐厅吃午饭,跟几个老街坊一约,吃饭、聊天,吃完再活动活动。”
除了选择去就近的虚拟养老餐厅就餐,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还通过政府公开招标,将白云酒店以中央厨房的形式中标入围加盟服务。中央厨房以一荤两素一汤一主食为标准,统一制作,配送至城关区24个街道配送点,每个配送点配备恒温箱,确保老人能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
实际上不仅仅是订餐,如今在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通过电话网络等管理系统,可以解决辖区登记注册老人的生活起居、饮食服务和健康保健等多方面养老需求。
“家住通渭路的薛大爷需要进行家庭日常保洁。”呼叫中心客服人员将信息转发到服务人员苏桐茹的手机上。中午12时许,苏桐茹来到薛大爷家中,进行家庭日常保洁。
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院长秦田田说,呼叫中心在接收到居家老人发送的需求指令后,会第一时间把它转接到调度中心。调度中心根据老人的位置和需求,将任务派发给最近的养老服务企业和专业人员,他们会以最快速度赶到老人身边,把养老服务“送上门”。
目前,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已吸纳各类加盟服务企业126家,建成6个街道社区医养融合服务中心,将原有的11大类230余项服务项目整合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和紧急援助四大类150余项服务项目。
“打个电话,工作人员就上门服务,从买菜做饭到打扫卫生,从按摩服务到生病陪护,不用出门在家就能享受专业化照护服务。”刘莱宁说,金窝窝银窝窝再好,他还是愿意居住在自己家,虚拟养老院解决了他居家养老的需求。
目前,城关区已有12.4万名老人注册入院,服务总量已达到1374.5万人次。
家门口养老
记者来到卓尼县纳浪镇温旗村时,70多岁的特困供养老人徐丁华正在屋子里用木头屑生火,准备做饭。
徐丁华是一名孤寡老人,生活属于半自理状态,因为不愿意去敬老院,一直独自生活。“监护人为邻居,平常负责看护老人,大多数时候都是通过村民互助的形式帮助老人,为她做饭洗衣。”温旗村村支书董会保说,为了解决徐丁华老人的养老问题,在卓尼县小康村的建设过程中,村里用小康村入户资金为她在监护人家的旁边建起了新房子,首先解决了她的住房问题,之后又和监护人签订了监护协议,确保老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10月27日上午9时许,66岁的冯岩准时来到兰州市城关区临夏路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辖区老人们一起进行合唱团排练。
接近中午,虚拟养老餐厅飘出阵阵饭菜的香味。合唱团排练结束后,几位老人相约前往隔壁的餐厅就餐。老人们笑着说,早上在社区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结束后就能吃上热乎可口的午饭,真是其乐融融。
临夏路街道日间照料中心配备荣养中心、老年人活动室和虚拟养老餐厅等,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日托照护、就餐送餐、文化娱乐等服务。临夏路街道桥门社区街道以照料中心为依托,引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餐饮公司、社会组织第三方,给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膳食供应、医疗保健、康复训练、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多项服务,特别是为高龄、空巢、独居等老人提供免费、低偿服务,老年人从生活医疗,到学习娱乐处处享受贴心服务。
“餐厅可同时容纳35人用餐,对于辖区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辖区一位年近90岁的老人独自居住,遇到老人订餐,我们就派人送餐上门。”
记者在荣养中心看到,这里全科诊室、康复室、化验室、中西药房、健康小屋、护理工作站和养老病床等一应齐全,还配有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尿分析仪、心电图、心电监护仪和健康自测一体机等医疗设备。20张养老病床,主要为辖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康复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主要以临夏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桥门全科团队为班底,同时聘请城关区名中医、兰大二院相关科室专家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各类服务资源,让辖区有医养需求的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医养结合、康复照料、居家养老为一体的优质便捷服务,提升老人晚年幸福指数。
这里就是我的家
秋日的一抹暖阳照进兰州市老年公寓的院子里,一位老者坐在长椅上,戴起老花镜,阅读当天的报纸。在老年公寓后院的花园里,74岁的李捷英在阳光下静享时光。
“住在养老院,我觉得挺好,既方便孩子们,又能热闹一点,这里环境也好,住着踏实。”李捷英说。
兰州市老年公寓负责人张博说,目前有标准间50间,可同时入住老人100名,目前入住的老人中平均年龄85周岁,年纪最大的老人100岁。
今年78岁的张玉梅(化名)正跟着助老员做健身经络操和手指操。“住在老年公寓,作息时间规律,饮食搭配得也好,三餐一点,粗粮细粮搭配,饭菜做得软乎,适合老年人吃。在家住,儿女们下班回来才收拾着做饭吃饭,晚饭经常没个正点,白天我一个人在家,他们也不踏实……再说了,这里都是老年人,大家能说到一起,能吃到一起,还能玩到一起,住进来就不想回家了!”张奶奶发出爽朗的笑声。
中午时分,老人们早早来到餐厅,拉着家常等包子出锅……猪肉白菜馅包子,西红柿鸡蛋汤,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
食堂外的墙上,贴着一周的食谱。张博说,根据老人饮食特点,制定多样化的饮食菜单,每周一日三餐一点不重复,力争做到膳食搭配合理,营养丰富均衡。
“人老了,病也多了,腿脚也不好,就怕有个病有个灾的。”为解决老人的看病就医问题,2018年1月,兰州市老年公寓与甘肃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建立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老人就地享受优质诊疗服务和专家的巡诊,保证老人突发病、慢性病、常见病第一时间能得到专业迅速的治疗。
“不仅要生活充实,精神也要愉悦,这样才能健康养老。”张博说,老年公寓设有阅览室、书法室和电脑室,同时征订报纸、杂志,还成立了互助阅读小组,每天由老人和职工轮流给卧床老人读书、读报,使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事。
老年公寓还经常开展“文明之星”“和谐之屋”“优秀老人”等评选活动,大家你争我赶,积极参与其中。老人们有心事相互倾诉,有了困难互相帮助,大家都成了好姐妹、好兄弟。
此外,经常有志愿者、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前往老年公寓,为老人们表演节目、开展义诊和义务理发等活动,陪老人们聊聊天,和他们一起过节。“既丰富了老人的生活,也让老人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张博说。
“我们过生日的时候,公寓会给张罗着庆祝,准备长寿面和蛋糕,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年逾八旬的廖梅花(化名)对此赞不绝口。
在老年公寓,听到最多的就是“我在这享福,孩子们也放心!”“这么好的养老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