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一个时代的代名词,一段历史的见证者。近年来,甘肃省供销合作社建立健全着眼农村、立足产业、联结城乡、服务全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恢复重建了一批以农民社员为主体,融合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的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
织密基层组织网
长期以来,我省供销合作系统扎根农村、面向农业、贴近农民,已经成为服务“三农”的“最前沿”和“主战场”,成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
兰州市供销社把基层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深化综合改革的基础和关键,内挖潜力、外寻合作。采取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带动等多种措施恢复重建,广泛吸纳社会经济组织和资本参与创建,不断为系统注入新血液。近年来,累计改造提升标准化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达347家。
嘉峪关市以强化组织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完善规划、找准定位、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加大改建、新建力度,切实增强了基层供销社综合服务功能。
陇南市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通过盘活资产、项目扶持、招商引资、企业带动、村社共建等途径,构建新型基层供销社,确保供销社资产合理利用,保值增值。截至目前,恢复重建基层社62个、改造提升29个,基层社总数达91个。
民勤县以开放办社凝心聚力、赋能共赢,以基层建设固本强基、扩充实力。借助“新网工程”建设机遇,坚持开放办社、分类指导、因企施策。通过自办、联办、加盟、整合改造、恢复兴建等途径恢复基层供销社15个,基层供销社乡镇覆盖率实现100%。
拓宽惠民致富路
天水市供销合作社通过项目引导、技术服务、争取政策等手段,领办、引办专业合作社。不仅引导组织农民实现规模种植,畅通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还带动了基层供销社的建设,使基层社逐渐恢复元气、发挥作用。专业社涵盖的领域由最初的种植、养殖向种、养、加、流通、农资供应、综合服务全方位发展。麦积区汇农果品专业社、张家川县云景苑种养专业社等成为专业社建设样板社。
酒泉市供销社围绕当地农业特色产业,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部门指导、市场运作的思路,采取领导包挂、指导服务、示范引导、经验推广等办法,组织指导基层供销社、社属企业、经营能人积极领办创办洋葱、制种、养殖、棉花、甘草、枸杞、葡萄、韭菜、鲜菇、瓜果、酒花等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市场、拓展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张掖市以实施“培育壮大工程”为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不同的方式促进基层组织实现新突破。以甘州区为例,采取“基层社+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恢复重建花寨基层供销社。新组建的花寨基层供销社在原有日用消费品、农资销售的基础上,依托当地农民种植谷子的习俗,因地制宜开展谷子等小杂粮的种植、收购、加工、贮藏、销售等经营服务活动。直接带动甘州区花寨乡7个村、安阳乡7个村及山丹县以及民乐县农户3680户,近5000人从事谷子种植。实现了“劣势环境”发展“优势产业”的新突破。
架通合作发展桥
平凉市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传统、行业、组织、网络和改革政策优势,坚持联合合作、开放办社理念,将农村“三变”改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四位一体”同步推进。特别是静宁县大力推行的“县供销集团+乡镇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供销社领办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静宁模式”,走出一条为农服务的新路子。
天水市坚持开放合作和“不求所有所控,只求所在所为”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强化供销业务支撑。采取政策扶持、资产重组、吸纳加盟等方式,与服务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经营大户进行广泛合作,联合成立了一批产权多元化的社属企业,全市社属企业总数达到53户。先后成立了供销德农种业、金桑农牧科技等公司,并组建成立了天水供销构树生物(投资)集团公司,领办企业达到了7户。
武威市以村庄规划调整为契机,优化农村综合服务社布局。采取盘活资产改造和整合利用村居设施等方式,新建综合服务社,筑牢服务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对资产较完整的村级综合服务社,通过增设服务项目、扩大经营规模,注重在提高社员入股、参与经营积极性方面做文章;对符合条件的民营村级综合服务社,通过嵌入供销社元素,增加合作制成分,注重在联合合作方面下功夫;对服务阵地空白的村,按照“党建引领,村社共建,服务‘三农’”的办社建店规划,利用村委会设施改造提升综合服务社;对经营规模已达标的阵地,按照“六统一”的要求建设标准化村级综合服务社示范社。
从过去单一的流通服务和传统经营业态,到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全方位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从单纯“供销”合作,到生产、供销、信用综合合作,我省供销合作社正在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