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10月26日
第05版: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图片里同仇敌忾的印记

西北各族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甘肃代表团合影。

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与西北民族学院各族学生代表合影。

《甘肃日报》刊发的有关抗美援朝报道。

杨映枢,甘肃宁县人,时任第63军政治部干事。

《甘肃日报》1951年10月1日五版刊发图片,兰州市三区青年参军时各界群众热烈欢送情景。

欢送抗美援朝志愿巡回医疗队第十二队合影。

兰州市工商业界响应抗美援朝号召踊跃捐献飞机大炮。

《甘肃日报》1950年12月16日三版刊发图片,为抗美援朝完成万双军鞋任务而努力的军鞋厂女工。

《甘肃日报》1951年9月7日二版刊发图片,张掖农民踊跃缴纳爱国公粮支援前线,运送公粮的大车停留在仓库门外的场景。

姚显儒

李国柱

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由于统一问题,爆发了朝鲜战争。10月,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部队,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下,甘肃人民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热情,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踊跃参军参战,以积极捐献飞机大炮、订立和执行爱国公约等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美援朝运动,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朝鲜停战的实现,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

广泛宣传

抗美援朝运动开展后,甘肃紧跟形势发展,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了宣传工作。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分层次的宣传策略,做到了宣传全覆盖,营造了浓厚的抗美援朝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深入人心,政治觉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全省人民以饱满的精神和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抗美援朝运动中。

参军参战

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全省人民纷纷报名参加志愿军,陇原大地出现了妻送夫、父送子的感人场面,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勇于反抗侵略者的光荣传统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为了加强国防建设、打赢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2月1日,中央军委、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招收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联合决定》,全省各族青年以高度的热情纷纷响应祖国的号召,有6049名青年学生与工人先后报名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录取1556人。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很多市、州的报名参军工作都超额完成了任务。截至1951年6月,全省报名参军青年有9.7万人,入伍新兵45459人,入朝参战1792人。

拥军支前

抗美援朝运动一开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以极大热情,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支援前线的捐献运动。除了给前线寄去大批慰问信、锦旗、书刊等慰问品外,还派遣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根据毛泽东“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全省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和爱国增产运动,并进行了比较集中的大规模捐献武器运动。截至1952年4月底,全省人民共计捐款人民币1225.57多亿元(旧币),可折合81架战斗机。工业战线和农业战线上开展的劳动竞赛和争缴公粮,以及工商业者的积极纳税,不仅推动了甘肃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大大加强了全省支援抗美援朝的物质力量。

英模人物

赴朝参战的甘肃儿女,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奋勇争先,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英雄赞歌。他们中有不少人因为贡献突出而立功受奖,成为英模。

马如华,甘肃渭源人,时任第68军202师606团1营参谋长。立一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姚显儒,甘肃灵台人,时任第63军189师566团3连8班班长。立一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杜占山,甘肃临洮人,时任第64军192师575团机炮连副排长。立一等功,获“二级模范”称号。

王顺义,甘肃甘谷人,时任第27军81师242团卫生队卫生员。立一等功,获“二级抢救模范”称号。

俞存宪,甘肃武威人,时任第1军7师19团4营防炮连2排第一炮手,立二等功。

李国柱,甘肃徽县人,时任第26军77师231团9连3班副班长,获朝鲜政府军功章。

……

此外,兰州市医务工作者组织的第一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立集体功、兰州市兽医工作者组成的“抗美援朝志愿兽医队”第二队受到抗美援朝总会和志愿军后勤卫生处等单位表扬。还有很多无名英雄为抗美援朝战争奉献了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风雨70年,祖国和人民从来没有忘记这些志愿军战士,没有忘记和平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些志愿军战士就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精神会永远被人民怀念!

(本版文字图片由岳峰伟、鲁瑶整理)

2020-10-26 1 1 甘肃日报 c217248.html 1 图片里同仇敌忾的印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