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郑明达 成欣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乘风破浪。
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
9月,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成功举办;
10月,第128届广交会在“云端”火热进行;
11月,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又将如期而至……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中国克服困难、搭建平台,展现开放新高度,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复苏。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过去五年间,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多措并举,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化——
从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扩容自贸试验区,到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从两次举办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到“蹄疾步稳”开放金融市场、多次削减关税……一系列重大举措,彰显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气魄和决心,也展现了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的满满诚意。
根据世界银行《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的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7年的第78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31位。
“磁力”大增,外国企业加快在华布局——
特斯拉来华建厂,巴斯夫、宝马、大众集团等众多企业持续扩大在华投资……看好中国发展前景,外商纷纷投下“信心票”;第一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第一家外资全资控股公募基金……伴随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一个个“第一”接踵而至。
中国欧盟商会6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表示中国仍然是其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根据中国美国商会调查,大部分美国企业认为中国市场需求和盈利更加稳定,无意撤离中国市场。
同各方合作共赢共享发展
9月30日,云南省勐腊至勐满口岸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通车后,腊满高速同老挝国道17号公路相连,助力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的梦想迈出坚实一步。
五年来,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和抓手,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同各方合作共赢、共享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同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同开展了超过2000个合作项目;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总额超过了7.8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了1100亿美元。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斯里兰卡改写71年未新建铁路的历史,克罗地亚修建跨海大桥的梦想变为现实,内陆国哈萨克斯坦有了出海口……五年间,“一带一路”从愿景转化为现实,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今年前6个月,中欧班列运输进出口货物同比增长30.9%,成为稳定国际供应链的“钢铁驼队”;前8个月,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1.5%;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带一路”基建项目成功实现抗疫复工两不误……
“包容性发展、共享科学创新和社会发展红利,让‘一带一路’倡议真正成为国际共识。”意大利洛伦佐·梅迪奇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帕伦蒂说。
面对疫情挑战,中国正同各方一道努力,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
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同柬埔寨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同欧方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确认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实现年内完成谈判的目标;努力推动年内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疫情阻断不了中国同世界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信心和行动。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力量,五年来中国行动一以贯之,世界看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倡导建设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指出,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五年间,中国胸怀世界,围绕全球经济治理困局把脉开方。
中国正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股东,努力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由中方倡议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增至103个,已为24个成员提供总额近2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从落实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到落实中非“八大行动”……
五年间,中国创造机遇和条件,积极推动包容性发展,让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坚定的步伐,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更加精彩壮丽的时代篇章。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