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10月15日
第09版:民生

【九九重阳 敬老孝亲】
【看点】

帮助老年人融入智能化生活

——破解老年人面临“数字门槛”问题实地调查

老年人在医院工作人员帮助下申领健康码。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 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 洁

扫码点餐、在线挂号、网购车票、网约车出行……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生活方式的种种变化,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更加丰富。老年人也同样享受到了社会进步和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但部分老年人也由此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不会网上支付、不会网上挂号,以及因不会熟练使用健康码,在出远门乘坐交通工具时不知所措的尴尬时有发生。面对这条无形的“数字门槛”,如何帮助老年群体融入智能生活、跟上时代步伐,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使用智能手机老年人有喜有忧

“太姥姥,你要多吃饭,保重身体,等过年我和妈妈去看您!”

“你想太姥姥了,咱们就视频聊天。”

“十一”长假期间,家住兰州市七里河区金港城的刘玉芬老人隔两天就和远在南京的外孙女、重孙用手机视频连线聊天。“用手机视频聊天,我是今年春节期间才学会的,现在想孩子们了,就跟他们视频,特别方便。”刘玉芬说。

刘玉芬今年已80岁高龄,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外地居住生活的大儿子一家以及外孙女都没能在春节期间回来看望老人,老人格外想念孩子们。春节期间,刘玉芬用小儿子蔡甄的手机和在外地的儿孙们视频聊天。之后老人心里踏实了,开心了好几天。见此情景,蔡甄决定将家里一部闲置的智能手机拿给母亲,并教母亲视频聊天。

“教母亲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比较辛苦,耗时半个月,几乎是今天教完明天忘,每天都在重复……母亲愿意学,我也就耐着性子教,现在视频聊天、微信发语音完全没问题。母亲想吃点啥,也会发语音告诉我和姐姐们。”蔡甄说。

在兰州市城关区南河路小区,市民刘亚兰在智能快递柜里取快递,几天前,她在网上购买了新鲜无花果。“退休之后,我就慢慢自己琢磨,学会了网购、拍小视频、微信转账等手机操作,老年人也要与时俱进。”虽然已经退休8年,但刘亚兰用起手机来一点也不逊于年轻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发生了很多改变,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去医院看病、乘坐火车进站、参观旅游景点等需要出示健康码;一些餐馆、商店习惯于顾客扫码支付,缺少零钱;看病需要网上挂号;吃饭需要扫码点餐……不少老年人由此无所适从。

“有健康码的先进,没有健康码的就诊者请在右边稍等……”日前,记者在兰州一家三甲医院门口看到,站在一旁等候工作人员帮忙获取健康码的,大多是老年人。前来就诊的岷县患者王宝顺今年64岁,他拿着一部老年机站在一旁不知所措。最终在一位热心市民的帮助下,王宝顺和妻子才顺利进入医院。

“现在一些餐馆点餐需要扫二维码,这个太繁琐。电子菜单上的字太小,看起来很吃力,老年人反应慢,有一次下单的时候不小心多按了一下,最后点了2份土豆丝……”兰州市民刘家常说,现在遇到需要扫码点菜的餐馆,他和老伴都会选择换一家餐馆就餐。

除此之外,一些老年人还在遭遇不会使用打车软件、无法从智能快递柜取快递等尴尬。

帮助老年人融入智能化生活

智能时代迅猛推进,但因为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老年人融入现代生活多了一道门槛,不少老人常有寸步难行或被拒之门外之感。那么,如何才能帮助老人更好地融入智能时代?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智能手机使用频率加大,但仍有一部分老年人不愿使用,他们普遍认为:字太小、操作复杂、费电……

今年72岁的市民王建国用了一段时间的智能机,最近又换回了老年机。问及原因,他说智能机总得充电,很麻烦,再加上手机上有时候会弹出“是否允许获取您的位置”“是否允许使用照片和摄像设备”等的提示,自己完全不知道该怎么选。“现在感觉不用智能手机都出不了门,但是拿着手机又总担心不会用,怕点错了,害怕不安全……”

“辖区一位姓张的大爷拿着智能手机找到我,询问我们有没有开设电脑、智能手机使用课程,他想简单学习一下相关操作。”今年8月初,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友邻空间的社工张小玲接到社区居民的求助。

9月3日,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酒泉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友邻空间联合甘肃简公益发展中心,举办了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学习班。酒泉路街道的爷爷奶奶们早早就聚在友邻空间等待开班。根据现场需求调查,一部分老年人表示要学习电脑使用,另一部分老年人表示要学习智能手机使用,经大家友好讨论,决定先学习手机使用。

“第一次上课,每位老人都提出了自己在手机使用方面的困难:不会下载APP、想把自己拍的照片制作成相册、想学习视频剪辑技术、手机内存不足想使用云空间、想用手机购买火车票、想在手机上看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想用打车软件方便出行、想用美颜相机……”张小玲说,社工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回应,针对不同的手机,不同的操作系统,以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手把手教爷爷奶奶们一步一步操作练习。

大家的学习热情很高,除了手机操作,还拿出笔记本认真写学习笔记,怕回家以后又忘了。除了社工讲解,学得较快或者使用手机相对熟练的老人也会主动帮助学得慢的人。

智能手机使用学习班已上了4节课,受到辖区老人们的热情欢迎。大家表示,这样的课程贴近老年人生活需求,帮助老年人解决智能手机使用中的困难,同时在学习和互动的过程中交流讨论,增强了老年人的社会融入感。

学员王艺侠说:“我之前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拿着手机只会接打电话、发微信。通过老师细致、耐心的讲解,手把手地教,我学会了基本操作,尝试着交了电话费,又缴了电费,两次缴费都成功了,我心里特别高兴。我把这个消息和家人分享后,他们都夸我是紧跟时代的老人。我要掌握更多的智能手机功能。”

为了帮助老年人融入智能化生活,我省很多车站、医院和博物馆等公共场所,也有工作人员为不会获取健康码或是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提供及时的帮助。

快乐“触网”还需多方发力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60岁及以上网民占全体网民比例的6.7%,人数为6057万。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这意味着,仍有超1.9亿老人未曾接触过互联网。

“帮助老年人融入智能化生活,仅靠公益组织开展智能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使用课程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社会多方发力。比如在车站、医院、公园、景区、派出所等公共场所保留人工窗口渠道,方便服务老年群体办理业务,在更多基层服务窗口、医院、银行和地铁、车站等增设志愿者服务岗,为老年人提供帮助。”甘肃简公益中心总干事杨莉文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机构都为老年人保留了一定比例的传统渠道。银行保留了部分人工窗口,大堂的工作人员会指导老年人使用ATM机;医院都提供了一定比例的现场挂号名额,自助取号机前有工作人员为老年人取号、自助缴费等提供帮助。

杨莉文表示,帮助老年人融入快速发展的社会,家庭环节也非常关键。子女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关注和关爱,耐着性子教父母使用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这也是家庭成员相互交流、增进感情的方式。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会长莫兴邦建议,医疗机构为老人设立专门的就医通道,建立传统就医和现代就医相结合的路径,加大家庭医生培训,让更多社区村居里的老年人同家庭医生加强沟通,实现个性化医疗服务。建立“子女关照+老年学习+医院服务+社会关爱+青年志愿+命运共同”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制度,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生活,让老人增加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另一方面,就算老年人能使用智能手机,但熟练程度无法与年轻人相比,建议相关部门引导企业开发一些更简洁的应用程序,专供老年人使用。”莫兴邦说。

2020-10-15 ——破解老年人面临“数字门槛”问题实地调查 【九九重阳 敬老孝亲】
【看点】
1 1 甘肃日报 c215484.html 1 帮助老年人融入智能化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