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
今年我们遇到了一段极其特殊的日子,这段日子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巨大的考验。我们以前习惯的商业环境、增长方式以及发展模式,在此次疫情之后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整个环境变得更加不确定,变化更快。这些改变发生在每个行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前一阵有很多人问我,疫情过去之后会不会像“非典”过去一样,有一轮报复性的反弹消费,让经济比较快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我的答案很明确:暂停键后不是回放键,历史不会重演。
大家之所以觉得挑战特别大,是因为这一次疫情危机跟以往不太一样。以往解决危机和恢复经济的方向是一致的,但这次是一种完全相反的关系,我称之为“左右手互搏”,即“全面停摆的风险+全球性的疫情防控”与“恢复经济”两种力量左右互搏。换句话说,如果把防控做得特别严,可能恢复经济就很难;如果想促动经济尽快恢复,防控就会有风险。这就使得整个经济活动非常困难。
要在这样不确定的环境中活下去,必须自我变革、创造未来。在过去的研究中,我深深感受到,任何一场危机当中都有企业崛起,找到自己的发展模式。1978年底,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个汽车业都很萧条。著名的汽车公司轮番创造亏损的纪录,而日本的汽车企业却抓住这样的危“机”,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迅速崛起——到了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丰田已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品牌。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韩国三星挑战极限式降低成本,崛起成为世界一流的品牌;2003年“非典”来袭,淘宝诞生,推动阿里巴巴成为今天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在不得不去做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被动退出,也可以选择追求内心的强大,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所有的信息都在动荡和模糊之中,整个组织朝哪里走,需要有一个“指南针”,这个“指南针”是谁?就是组织中的领导者。对于领导者而言,如果想要成为危机中的“指南针”,最重要的不是沮丧和担心,而是依赖自己的内心,好好想想组织真正拥有的是什么。人最强大的其实是拥有内心的力量,这恰恰是考量领导者的重要部分。
领导者如何成为“指南针”?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点,真正的领导者并不在于职位,而在于尽责,职位只是一个外在的尺度。如果你能够发挥领导的职责,能够去担当责任,实际上你已经成了危机中的“指南针”。我以前在做组织研究时,对组织领导人给予极高的关注,原因就在于只有领导者能够承担三个功能:第一是决定组织的高效运转;第二是指引方向;第三是摆脱危机。能引领大家突破迷雾的领导者们,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大多就是这三个功能。
第二点,高效行动力彰显领导者的担当。我们常常会告诉别人自己愿意担当某件事,但是大家并不是通过你的理念或者观点来评判你的履职能力,而是通过高效的行动力来判断你是否尽责。企业的领导人面对变化时,要凭借高效的回应速度,在危机当中比别人更快找到方向,更快地调整企业运转节奏。毫无疑问,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环境当中讨论一个领导者的担当,更要注重看他的整体行动力和响应的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高效响应变化的能力,源于这几点:整个组织的执行力、运营的基础水平;整合资源的能力;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以及领导者的价值观。很多企业想在危机中快速调整过来,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运营基础,可能会无计可施。所以我常常跟很多企业家说,整个组织管理当中,一定要夯实运营基础,比如坚实的财务基础、行业当中非常具有竞争力的成本水平、上下同心的团队、能够很好理解顾客需求的策略,等等。有了这一切,还要有能力对全部资源进行整合,有能力打开边界去和其他组织共生,能够寻求彼此合作的可能性。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也影响着企业家能在多大能力、在更大范围内去影响更多的人行动起来。
第三点,经营的意志力格外重要。跟不上变化的环境,说明自身成长的速度不够,企业的规模体量成长得还不够。企业成长的问题,实质上是管理者态度的问题:是愿意主动带领员工拥抱变化,还是停留在惯性优势、惯性模式、惯性取得的成绩中?如果选择前者,意味着领导者拥有非常强的意志力,会主动做出改变。当成长速度超过环境变化的速度,企业能够用一种新的模式去解决遇到的新问题,那么眼前的危机就能成为开辟未来的机遇。
第四点,要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在危机中,整个社会遇到的挑战都非常大。在这种情形下,领导者如果有能力去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会产生显著效果,这种举动会给组织成员带来非常大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也同样会带来社会公众的认同和美誉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励更多的企业加入,汇聚更大能力来共同面对巨大挑战。愿意去承担社会责任的领导者,能帮助人们在危机当中看到希望,感受温度。
日本实业家稻盛和夫曾经归纳优秀领导者具备的资质:具备使命感;明确地描述并实现目标;挑战新事物;获取众人的信任和尊敬;抱有关爱之心。我对领导者也有相关的描述: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具有鼓舞成员朝着目标去共同奋斗的魅力,具有群体组合能力,能够通过有效的联系带领成员获得集合力量。希望这些关于领导者的研究能对大家解决当下问题提供启发和帮助,在危机背景之下,找到自己增长的机会。
(摘自《新华日报》2020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