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甘肃累计接待游客15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6亿元,分别恢复至上年国庆黄金周假日水平的74.2%和61.7%。
疫情之下,这样的数据令人心动。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加快旅游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近4年来,累计接待游客11亿人次、综合收入754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显示出增长和增效两旺的良好势头。
25%的背后,是百分百的努力。
政策支持“一言九鼎”。近年来,我省先后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关于大力促进全省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意见》《全省文化旅游行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导方案》《加快恢复甘肃文化和旅游市场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全省文旅产业发展一本账》,高规格组织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为旅游强省建设注入一剂剂“强心针”。
与此同时,成立省文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大资金支持,协调争取省旅游产业基金增加到3亿元,全省旅游业加快发展,实现比重提高、发展提速、地位提升。
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机遇+准备”,才能成为机会。
我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机遇,培育、开通前往国内外重点旅游城市航线,开行兰新高铁等品牌旅游列车,着力夯实产业基础。截至目前,我省拥有大景区18个,A级旅游景区323家,4A级以上94家;旅游星级饭店380家,四星级以上90家;旅行社733家;新改建旅游厕所5000多座;建成自驾车房车营地25个;精品丝路旅游、寻根访祖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产品基本形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近年来,我省将发展文化旅游作为塑造甘肃新形象、实现绿色新崛起的首位工程,切实实施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设立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子基金,大力培育首位产业。省文旅厅建立的文旅产业项目库,已储备1526个文旅项目。(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