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环县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薛砚)记者近日在环县举办的全省扶贫产业体系建设现场会上获悉,近年来,我省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根本出路,从大力构建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四个体系”入手,在3年多的时间里,初步搭建起了产业扶贫的“四梁八柱”,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逐步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2019年和今年上半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均增长5.8%,增幅居全国第一。
我省近年来着力培育“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地方优势产品,逐步形成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主导产业为主,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五小”特色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特色产业已形成“小气候”。2019年与2017年相比,全省牛存栏量、羊出栏量分别增长8.2%、10.4%,蔬菜产量增长8.5%,苹果产量增长41.3%,马铃薯产量增长28%,中药材产量增长5.5%。全省农业产业规模和产值增长势头强劲,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产加销”一体化区域产业体系。
当前,新型经营主体在产业扶贫体系中“挑大梁”。我省推广庄浪、宕昌等模式,坚持“轻资产引进”“混合型自建”,在贫困县新引进龙头企业752家,组建合作社2173个,实现了龙头企业对贫困县、合作社对贫困村的全覆盖。同时加大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力度,构建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联农户建基地”的生产组织体系,把200多万农户嵌入了产业扶贫大链条,带动人均增收4000元,比2017年增长了40%以上。(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