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9月11日
第01版:要闻

【中央媒体看甘肃】

“荒凉”土地掘金记

——甘肃旱作农业发展“变奏曲”

新华社记者 李 杰 崔翰超 张 钦

初秋时节,高峰乡牌坊村山头,成片甘蓝在黑色地膜上“绽放”。

45岁的曹斌背着背篓,在田间忙碌。一旁的妻子右手剜、左手放,不一会儿,就将背篓填满。背篓沉甸甸压在曹斌肩头,可他心里格外舒坦。“今年种了15亩地甘蓝,卖了一半就挣了8万多元。”曹斌说。

十年前,曹斌也务农。传统品种,粗放种植,干旱少雨,收成甚微,后来他外出务工,刚刚收支平衡。家中父母年迈,体弱多病,子女幼小,亟待照料,他一度对生活感到迷茫。

2010年左右,曹斌听闻家乡有人种植高原夏菜,收成还不错。于是,他决定返乡,尝试种甘蓝。四处求教,才知种菜需在铺膜、育苗、施肥及病虫害防治上下苦功,大有学问。几年下来,他越种越好,不仅脱了贫,每年收入还稳定在10万元左右。

定西市安定区高峰乡海拔2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只有4.4摄氏度,高寒阴湿,而这里已成为安定区高原夏菜的新兴产地。“高海拔地区日照强、温差大、病虫害少,适宜种植高原夏菜。地膜种植还可有效实现保墒、保温。”乡长王玉国说。

甘肃干旱少雨,加上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衡,过去种地基本是靠天吃饭。“种一山,打一车,煮一锅,吃一顿”,是当地广种薄收的真实写照。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甘肃人在田间地头掀起了“地膜革命”。这一层薄薄的塑料,留住了土壤中的水分,极大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高峰乡也是因此受益。 (转2版)

2020-09-11 ——甘肃旱作农业发展“变奏曲” 【中央媒体看甘肃】 1 1 甘肃日报 c210927.html 1 “荒凉”土地掘金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