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福州定西两市传承闽宁协作成功做法,创新“456”扶贫协作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务实合作。生态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社会参与、惠农资金监管网等工作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多次推介。截至目前,福州财政帮扶定西市资金总额11.23亿元、社会捐赠及捐物折款4.17亿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667个,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64万人次,在加速定西脱贫进程和巩固脱贫成效中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一是主动对接健全机制,在组织领导上创新出彩。协作双方坚持改革创新思维,健全完善定西主动对接福州网格化高质量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十项工作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深化拓展两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双轨运行、多元联动的工作格局。两市党政主要领导根据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先后开展互访对接18次,两地轮流召开联席会议20次,高位推动、双向发力、跟进落实。
二是加强监管精准使用,在资金支持上创新出彩。建立财政帮扶资金逐年增长机制,每年3月底前落实到位并拨付使用。2018年福州向定西提供帮扶资金达2.52亿元,较上年的0.56亿元增长350%;2019年增加到3.62亿元,较上年增长43.65%;2020年增加到4.53亿元,较上年增长25.14%。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捐赠资金及捐物折款累计达4.17亿元。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将帮扶资金精准投向贫困村、贫困人口,并通过福州帮建的惠农资金监管网接受群众“指尖上的监督”,确保帮扶资金安全高效,帮扶项目“阳光”运行。
三是市场运作双向发力,在产业合作上创新出彩。谋划实施了一大批到村到户富民产业项目,引进推广“生态林”“巨菌草”“阳光房”“大数据”等新技术,持续有效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引导59家福州企业入驻定西,投入8.73亿元开展产业合作,并与贫困户建立市场化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构筑农特产品展销“一中心十二馆”,大力开展消费扶贫,300多种定西农特产品直销福州,销售总额达6.62亿元,带动4.22万贫困人口拓展增收渠道。
四是优势互补组织输转,在劳务协作上创新出彩。实施劳务协作“十百千万”计划,开发了福州定西扶贫劳务协作组织输转实名制信息系统,落实稳岗就业优惠政策,切实增强劳动力输转就业的实效性。累计转移贫困劳动力8091人次,招录定西378名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在福州企事业单位就业,多措并举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建设扶贫车间181家,吸纳贫困劳动力1.11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五是学习培训扶志扶智,在人才交流上创新出彩。大力开展人才交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和“领头雁”。定西累计选派77名党政干部在福州挂职锻炼,培训党政机关、政法系统干部5509人次,成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行家里手,并选派534名专技人员学习交流,培训专技人才1.83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定西市专技人才整体水平。为定西引进推广智慧政务、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业态,提升稳定脱贫的质量和水平。
六是多元参与结对帮扶,在携手奔小康上创新出彩。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形成多元参与、携手共进的良好格局,实现定西市119个乡镇结对帮扶全覆盖,村帮村结对541对、企业帮村结对326对、社会组织帮村结对49对、学校帮村结对186对、医院帮村结对67对,扶贫协作的影响力、参与度和实效性不断扩大。创排调演现代秦腔剧《许铁堂》,大力弘扬清朝福州廉吏许珌在定西任知县期间清廉自持、爱民如子的崇高精神,为东西部协作送上一份丰盛的文化艺术大餐。
(张国栋)
连江—陇西
时下,走进陇西县马河镇杨营村食用菌产业园,26座深蓝色的香菇大棚整齐排列,阵阵菇香传递出勃勃生机。
“种香菇一定要勤快,如果不及时摘采,耽搁几个小时,一等菇就变成了二等,一公斤少卖2元钱。”在香菇大棚里,56岁的杨龙提着篮子边采摘香菇边介绍种植经验。
杨龙原先住的杨营村岔门社位于大山之上。2017年,他搬到了山下的易地搬迁点。山上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搬到这里,下一步的日子怎么过?正当他忐忑不安时,陇西—连江东西部协作解决了他的难题。
为了帮助他们“稳得住”,东西部协作为杨营村提供资金91万元,帮助该村建立了26座易地搬迁户食用菌大棚,让他们走上“种养+食用菌+劳务”的产业发展之路。
这让杨龙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他先试着承包了一座大棚,虽然刚开始因经验不足长势不好,但还是赚了7000多元。这一年,他凭着多种经营收入,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为推动陇西香菌产业更好地发展,东西部协作不仅提供资金,还提供技术和服务。三年来,在连江县的帮助下,陇西县已建成各类香菇大棚1189座,年产香菇3000吨以上,贫困户户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仓山—临洮
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让相隔千里的仓山、临洮两地紧密相连。三年来,两地党委、政府严格落实交流互访制度,积极探索推进多领域协作,为推动两地开展深度扶贫协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仓山区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2.064亿元,实施重点项目200多个,带动临洮县5791户2.3万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帮助2833户1.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立足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累计投入资金9961万元,落地实施中药材、马铃薯、蔬菜、百合等特色产业增收项目40多个。建设村级光伏电站6座,建成“阳光房”462座、养殖暖棚43座、百合气调库15座、蔬菜保鲜库20座、中药材烘干房10座、马铃薯贮藏窖50座、中药材育苗基地和交易市场各2个,扶持壮大肉牛养殖合作社10家。
深化产业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建成运营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农特馆,实现仓山、临洮两地农特产品的双向销售,累计实现销售总额达788.85万元。成功引进甘肃路桥精石、恒鑫岩棉、榕发服装智造、超大现代农业等重点项目12个。投资80万元,指导建成了惠农资金监管网,确保惠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深化劳务协作,实现稳定就业。建立临洮仓山劳务输转基地,累计落实劳务奖补资金1381.65万元,帮助务工人员实现稳岗就业。临洮县先后累计向福州市企业输送务工人员244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80人。33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参加福州市企事业单位就业招考实现稳定就业。此外,仓山区还先后组织30多家企业来临洮县考察对接、开展帮扶,为临洮县捐赠资金4626.4万元及价值2180.62万元的物资。
福清—通渭
福清市丰富的帮扶资源、社会的爱心捐助源源不断地汇集到通渭贫困乡村;通渭县优质农产品、富余劳动力横跨千山万水,在福清大地找到“婆家”……地处东部沿海的福清市与西部定西市通渭县,展现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努力与成效。
近年来,福清市加强产业合作,投入帮扶资金2806.9万元,精准实施产业帮扶项目42个。投入帮扶资金189万元,引进基础母牛89头、基础母羊119只、种公羊17只。并在华岭镇依托当地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养鸡产业;投入帮扶资金1026.2万元,发展金银花、中药材、苹果等种植产业2.37万亩。
围绕产业扶贫实现互惠共赢。福清市目前已引进落地5家东部企业在通渭县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额达5087.44万元,带动贫困人口1754人,其中吸纳贫困人口94人。帮助通渭县销售农特产品,已实现消费扶贫4055.9万元,带动贫困人口1920人。投入帮扶资金350万元,实施福州·定西生态扶贫通渭面山绿化项目。持续深化劳务协作,遴选23家企业作为定西劳务协作就业基地,目前已分6批组织输转696名劳动力赴福清市务工。截至目前,输转福清市稳岗就业三个月以上446人,帮助贫困人口在甘肃省内就近就业2425人,帮助贫困人口到其他地区就业574人,共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605人。
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福清市新增24个行政村、100家企业与通渭县168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实现198个贫困村结对全覆盖,已到位村村结对、村企结对帮扶资金1627万元。投入帮扶资金2040万元,实施陇阳学校、榜罗镇史家庙学校、陇川初中、马营小学等教学楼和附属工程建设项目。
台江—安定
2017年以来,台江、安定双方围绕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全面加强产业发展、劳务输转、人才交流、生态建设、社会帮扶等多领域合作,倾情倾心倾力开展帮扶活动,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大动力。
据了解,台江区累计向安定区投入帮扶资金15122.63万元,实施贫困村、贫困户各类项目55个,直接带动10608户23646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围绕产业扶贫实现互惠共赢,引进企业5家,完成投资5567.56万元,消费扶贫完成农特产品销售10849.2万元。持续深化劳务协作,向福州组织输转贫困劳动力1357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052个,创建和认定扶贫车间60个,福州市招录安定区贫困大中专学生41名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广泛开展人才交流,采取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委托培养等方式,互派挂职干部12人次,支医、支教等专业技术人员128人次,培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994人次,促进了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深入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双方党政主要领导开展互访交流活动14次,台江区10个街道,105个社区、企业、经济组织,25所学校,8家医院与安定区19个乡镇、105个贫困村、25所学校、8家医院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有力有序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
通过台江、安定东西部扶贫协作,安定区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富民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贫困户收入稳定增加。
晋安—渭源
在渭源县五竹镇的扶贫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捆扎鲜切蝴蝶兰,一派繁忙景象。一座座小小的扶贫车间,让当地人实现就近就业,在挣钱的同时也能很好地照顾家庭。
近年来,通过晋安区、渭源县东西部扶贫协作,渭源县按照上连产业、下接劳务、中有分红的建设思路和定位,积极争取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建设扶贫车间,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和“分红增收+务工增收”的就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目前,全县累计认定扶贫车间24家,带动就业118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0人)。其中,今年认定的甘肃巾帼天启纺织有限公司扶贫车间、渭源衡顺堂药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及渭源祁家庙田园生态农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带动就业1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2人)。
送岗上门、就地上班。以扶贫车间为“种子”,渭源县的特色产业逐步“生根发芽”,让群众的生活有了保障,往后的日子有了奔头。
鼓楼—岷县
今年以来,福州市鼓楼区拨付岷县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帮扶资金6247万元。鼓楼区社会力量向岷县捐赠社会资金1885.76万元,捐物482.27万元。
为了实现贫困户的稳定脱贫,鼓楼区实施项目14大类37项,坚持资金项目安排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和到村到户到人的原则,覆盖岷县55个预脱贫村。同时,围绕补齐补强“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安排资金2117.2万元,实施安全饮水、教育扶贫、村卫生室提升、贫困村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
今年,鼓楼区提前完成引进3家企业任务。去年入驻的3家企业以及鼓楼区援建的15家扶贫车间共吸纳劳动力310人,目前引进企业带动贫困劳动力2341人,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43人,实现每家企业吸纳劳动力至少10人的目标。截至8月31日,累计引导企业实际投资额4221.46万元。同时,鼓楼区不断加大消费扶贫力度,今年以来,消费扶贫节节攀升。截至8月31日,实现消费扶贫4784.75万元,已完成年度任务的87.36%,累计带动贫困户1671户6636人。
鼓楼区不断深化劳务协作,稳步推进就业扶贫,组织岷县21家劳务中介机构和全县18个乡镇深入宣传发动贫困务工人员,先后组织6批次649人搭乘“高铁专列+列车包厢”到福州企业就业,累计输转劳动力852人。同时,鼓楼区人社局联合福清市人社局组织8家福州千岗基地企业赴岷县职业中专开展2020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务对接招聘活动,并对岷县186个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目前已举办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能力提升培训班6期,共培训525人次。
长乐—漳县
超过1亿元的扶贫协作援助资金,2400多万元的社会帮扶资金,77个特色种养、农家乐、农产品加工等基地,85个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为了助力漳县脱贫,远在海滨的长乐区想方设法、倾力帮扶。
真金白银的支持是硬保障。三年多来,长乐区累计提供扶贫协作援助资金1.042亿元,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短板弱项,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85个,主要用于特色种养、“扶贫车间”、光伏发电等产业扶贫项目。
致富增收的产业是原动力。三年多来,长乐区始终把培育发展到村到户致富增收产业作为扶贫协作的重点,通过“农户+合作社”“农户+基地” “农户+景区”等模式,累计投入资金5338.17万元培育壮大旅游、中药材、果菜、苗木、养殖、光伏等特色产业,共建成特色种养、农家乐、扶贫车间等基地77个,辐射带动漳县13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2万多户。
持续稳定的就业是定心丸。三年多来,漳县累计向长乐区输转劳动力141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918人,稳岗三个月以上贫困劳动力362人。2019年,漳县在长乐区务工人员人均月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携手并肩的帮扶是加速器。三年多来,长乐区共筹集社会帮扶资金2442.7万元,资助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6万多户7.18万人。长乐区13个乡镇与漳县13个乡镇结成帮扶对子,共投入帮扶资金650万元重点培育发展增收产业;85个贫困村与长乐区经济强村、企业结对帮扶,实现了全县贫困村帮扶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