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沈丽莉
8月31日,晨曦微露,唤醒了金城兰州的一天。
定西瑞源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源渊一大早就赶到甘肃日报报业大厦小广场上忙活起来。作为企业代表,她带来了马铃薯、南瓜等7个系列的20多种农产品参加“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甘肃省脱贫攻坚县(区)宣传周”安定区专场活动。
上午10时,安定区企业带来的农特产品整齐摆放。新大坪土豆、土蜂蜜、土豆全粉、粉条等各类农特产品琳琅满目,引得市民纷纷驻足,询问价格、品尝购买,好不热闹。
同一时间,文创大厦六楼会议厅内,高朋满座,气氛隆重热烈,社会各界嘉宾、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安定区“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主题成就展在热烈的掌声中启动。
安定区曾经以贫穷闻名。前有左宗棠“陇中苦瘠甲于天下”之上书奏章,后有联合国粮农组织“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的标准结论,干旱少雨、沟壑纵横、土地贫瘠、困苦落后等一直是她的代名词。
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勤劳肯干、敦厚务实的安定人民从来没有向贫穷低过头,也从来没有被贫困压倒,而是恰恰激发了“三苦”精神和“敦厚、包容、坚韧、自强”的“安定精神”,锻造出战天斗地、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优秀品格。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之一,安定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在紧密结合区情实际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安定经验’,形成了精准见效、精确有效的‘安定模式’,推动安定扶贫取得了摸得着、看得见、实打实的进展。”安定区委书记赵众炜的致词热情洋溢,“安定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的区情总体上已经一去不复返。”
“安定区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各级责任,健全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有效解决,贫困村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以来,共减少贫困人口3.04万户11.05万人,退出贫困村174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48%,2019年底实现了整区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安定区委副书记、区长祁永和发布的数据赢得阵阵掌声。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离不开各方面的倾力帮扶。省委党校副校长袁凯代表帮扶单位介绍了帮扶工作情况。
2017年7月,省委确定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为省直单位联系帮扶定西市安定区组长单位。5个省直帮扶单位帮扶安定区11个贫困村,共派驻帮扶工作队成员31人,413名干部结对帮扶898户贫困户。
数据很“硬核”,展板更生动。
在安定区脱贫攻坚主题成就展会场,各方参观者的目光停留在一幅幅展板上——党建引领,双进双促,激发内生动力;马铃薯、草牧、蔬菜三大产业拓宽多元增收就业路;吃上方便干净自来水、用上稳定可靠动力电、走上硬化通畅的水泥路,水电路房精彩蝶变;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企业、省直机关真帮实扶有成效;打出教育扶贫组合拳、搭上健康扶贫直通车……
无声的图片,讲述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生动的脱贫攻坚故事,向人们全面展示了安定区脱贫攻坚的辉煌成就和实践经验:2020年2月28日,省政府正式批准安定区退出贫困县序列。今年,该区计划退出贫困村2个、减贫600户1732人,确保贫困退出不漏一村、不落一人,实现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楼下小广场上,陈源渊带来的农特产品已经卖出大半,展销火爆程度超出了她的预料,“我给大家都留下了公司的二维码,希望以后还能参加这样的活动。”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