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8月28日
第05版:甘肃新闻

瞄准靶心走基层 精准帮扶开良方

——省委组织部组织专家服务团开展帮扶纪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鑫

甘肃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在全国都很典型。到目前,全省还有8个未摘帽贫困县,剩余贫困人口17.5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甘肃必须担负的重大政治责任。

要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这个重大政治责任,需要更专业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需要更接地气的技术服务和贴心帮扶。但由于自然条件等方面制约,贫困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本地技术人员和“土专家”“田秀才”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因素。

省委组织部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坚持尽锐出战、合力攻坚,充分发挥人才工作统筹协调、牵头抓总的作用,积极调动专家人才对脱贫攻坚的支撑作用,从省卫健系统、农业系统和高校科研院所精心选派41名副高级以上农业和医疗专家组成省级专家服务团,分为4个市州组、8个小组,深入8个未摘帽贫困县,于7月份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帮扶活动。中组部第20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也主动请缨,积极参加这次帮扶活动。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元平对这次活动高度重视,要求深入谋划、精心准备,认真开展需求对接和行前培训,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通过深入基层开展专题授课、现场指导、座谈交流等方式,帮助基层解决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制约发展的技术难题,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医疗专技人才,提升未摘帽贫困县人才队伍素质和活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提供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撑。

突出“深”字下沉基层

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东乡,堪称“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今天,把乡亲们集中到这里,给大家讲讲养殖、种植技术,请大家注意听、认真记,有问题的可以提出来,由专家现场予以解答。”7月6日,随着东乡县农业农村局工程师章文江的开场白,一堂生动的技术培训课在东乡县河滩镇大塬村村委会里展开了。

羊痘怎么治?怎么打疫苗?……

省级专家服务团第七组成员、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教授胡永浩一开口,就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胡永浩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讲起,专题辅导了牛羊重要传染病诊治及预防控制知识,对羊痘、口蹄疫等牛羊重要传染病从现场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方面进行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对部分养殖户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了现场分析解答,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在省级专家服务团帮扶贫困县活动培训会议结束之后,我们按照省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制定了帮扶工作方案和计划,将帮扶日程具体到天、帮扶地点具体到村、帮扶对象具体到人。”省级专家服务团第七组组长、省农科院林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马明表示,组内5名专家紧紧围绕破解技术难题、培养技术人才、开展公益活动、建立帮扶机制等4项帮扶任务,仅第七组就举办各类培训会、培训班20场次,现场交流会50余次,培训县乡村农牧科技人员、防疫员、医务工作者累计300人次,培训致富带头人、马铃薯种植示范户、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及部分群众代表1500多人次,培训党支部书记70人次。

省级专家服务团第八组成员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张玉怀,在临夏县人民医院指导开展甲状腺切除术、大隐静脉剥脱术等4台手术,填补了临夏县这类手术领域的空白,提升了基层医院外科手术技术,让广大患者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诊疗服务。

“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老百姓的所思所盼,只有深入基层、亲临一线才能真正了解。”帮扶活动的开展,为掌握熟悉贫困县村情社貌,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需,了解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开通了一条“绿色通道”,“这不仅是一次送知识、送理念、送技术的帮扶之行,更是与群众拉近距离、走进群众心里的暖心之旅。”

突出“准”字开展帮扶

在国家扶贫开发的肇始地和策源地定西,还有2个未摘帽县,岷县就是其中之一。由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6名省级专家组成的省级专家服务团第三组,在这里开展帮扶活动。

岷县西江镇蜂农包付平,今年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起了中蜂产业。由于缺技术,包付平对中蜂养殖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蜂产品加工生产从一开始就处于摸索之中。“通过省养蜂研究所专家的精心指导和讲解,我们掌握了养蜂过程中存在的很多没听过、没见过的问题,对养殖前景一下子豁然开朗,使我们有信心把蜂养好养强,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包付平说。

“通过此次帮扶,我们将与岷县的中蜂养殖产业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在线答复一些相关问题,最大限度地助推当地脱贫。”省级专家服务团第三组成员、省蜂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研究员逯彦果表示。

在陇南市3个未摘帽县——宕昌县、西和县、礼县,省级专家服务团第四、五、六三个组,分别深入3个科研基地、6家中小企业、60家专业合作社、18家医疗机构、33个乡镇,与当地的农技人才、医疗人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以及疾病患者进行互动交流,现场解决技术难题。

省级专家服务团第四、五、六组总负责人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陈垣表示,帮扶期间,省级专家服务团成员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破解技术难题,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方法45种,培养基层专业技术人才2825人,为475名患者开展了健康义诊。

西和县民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大权说:“省级专家服务团送来的技术,正是我们最想要、最需要的。有了专家的指导,我们发展产业心里更有底了。”

“在前期对贫困县帮扶需求认真摸底的基础上,按照各县需求组队,‘精准选派、按需组队、靶向帮扶’,切实把基层最需要的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活动期间,省级专家服务团成员主动对接、积极服务,将专业知识与基层工作相结合,有的利用专业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规划指导,有的为农产品、中药材品质检测牵线搭桥,有的利用先进信息为农民畜禽养殖提供服务,在很多领域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突出“实”字用心服务

倾注一片情,赢得众人心。

从科研院所到田间地头,从三甲医院到乡村诊所,在短短10天时间里,省级专家服务团成员用心用情,实地查看找问题、座谈交流问需求、培训技术提技能,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心贴心交流、手拉手帮扶,主动将自身专业知识倾注在基层一线的实际问题上,主动围绕产业发展和群众需求破解群众面临的难题。

10天时间,先后深入孟坝镇、新集镇、马渠镇和殷家城乡(深度贫困乡)13个乡镇;

10天时间,2名专家共接诊374人,筛查出“两癌”阳性病例35例;

5名省级专家服务团成员主动与乡村干部,卫生院、合作社、企业负责人,种植大户和技术骨干等互留联系方式,专家服务团成员与镇原县12个农机合作社建立帮扶对子;

……

这是省级专家服务团第一组在镇原县开展帮扶的基本情况。

“短短10天时间,我们省级专家服务团各个组靠真诚和实干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省级专家服务团庆阳组总负责人、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张陆海表示。

在通渭,省级专家服务团第二组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生产生活环境实际情况,开展牛羊养殖、疫病防控、马铃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农机具维修使用等方面专题培训11场895人、医疗专题讲座5场368人,培训指导医疗骨干8场100人次,推广优质肉牛羊品种10种,推介高质量饲料饲草3种,实用先进农机具5种,有效提升了本土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的自我“造血”能力。

此次省级专家服务团帮扶未摘帽贫困县活动,充分发挥了省级专家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践行了科技人员“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要求,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有效带动了技术、知识、人才等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提升了未摘帽贫困县人才队伍素质和活力。

10天时间里,省级专家服务团8个帮扶组先后深入100多个乡镇开展帮扶工作,开展各类讲座培训、现场实训213场次,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合作社成员、农机大户、贫困户、卫生医疗系统人才6956人次,发放科技明白卡、宣传资料1500多份。解决“牛羊菜果薯药”等产业和农机技术难题500多个,提出产业发展合理化建议240多条,义诊基层患者1463人次,开展临床手术带教9(台)次。

专家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认识了人才支撑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参与脱贫攻坚的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了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决心,在今后工作中将进一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主动担当作为,发挥专业特长,为加快推进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省委组织部有关同志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把人才支撑作为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推动各类人才向脱贫攻坚一线倾斜,进一步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开展全周期技术指导服务,省带县联合攻关和常态化交流,同时注重培育典型,推广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让专家智力发挥更大效益,为甘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2020-08-28 ——省委组织部组织专家服务团开展帮扶纪实 1 1 甘肃日报 c208624.html 1 瞄准靶心走基层 精准帮扶开良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