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8月27日
第09版:读书

安放心灵的乐土

李晋

已故台湾女作家三毛写过一首叫做《梦田》的歌,歌词里说:“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 作家李开云把心里的一亩田“搬移”到生活当中,成为现实中的一位田园造梦者。

勤耕雨读是当今很多人的梦想,然而快节奏的生活让这一梦想很难实现。作家李开云在重庆南山脚下拥有一块田地后,放弃了城市的生活,倚田而居,点瓜种豆,锄草翻地,享受劳动的快乐。六年来,他不仅得到了强健的体魄、收获了餐桌的丰盛、结识了淳朴的乡亲,还出版了这本《南山有我一亩田》,可谓物质、精神双丰收。

李开云虽然出生于山村,但多年的城市生活使得他缺乏种田的经验。刚开始种菜的时候,他买菜籽饼与水勾兑作肥料,由于施了很多发泡的菜籽饼,蔬菜只长叶子不结果实,甚至因为肥力太足而死掉。在经过反复试验解决这个问题后,他明白了,凡事都要有度,一旦过度,将得不偿失。李开云以一个写作者的视角观察到劳作过程中的人生智慧,看这样的文字,会感到作者不仅是种菜,更是在“修心”。

在国画的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布局更加协调,会留下相应的空白,这被称作“留白”。李开云在种菜中,认为也需要“留白”,他买来四株南瓜苗,种下后,长势良好,老邻居却劝他拔掉三株,他没当回事,谁料旺盛的南瓜苗不但产量较低,还侵占了其他蔬菜的“地盘”。他在拔掉三株南瓜苗后,不但其他蔬菜恢复了生机,剩下的一株南瓜苗也结了很多南瓜。再后来他想到了孩子的成长问题,给予孩子太多,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不如给孩子留下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挥更好。

李开云不厌其烦地书写种植的荞麦、玉米、黄瓜、西红柿、韭菜、菠菜、红薯、萝卜等农作物,并为它们留下了故事。这样的故事不仅是种植体验,还包括他过往的人生经历,他写黄瓜,说以前寄宿在学校时,粮食紧张,一位善良的同学给了饿着肚子的他一根黄瓜,这让他体会到了人与食物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样的食物不但可以充饥,更温暖了心灵。当李开云种植黄瓜时,他的心灵又经历了一场感恩之旅。

静谧和惬意的田园生活,让李开云的一亩田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方乐土。所谓“会心处不必在远”,这“乐土”既在南山脚下,也在你我他的心灵当中,一年又一年地播撒快乐,传播希望。

(《南山有我一亩田》,李开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20-08-27 1 1 甘肃日报 c208455.html 1 安放心灵的乐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