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8月27日
第09版:读书

【重推】

当代中国的正气歌

沈文慧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最典型的表征。书写英雄、礼赞英雄,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和重要使命。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报告文学,何建明的新作《革命者》既是对上海革命历史的深度呈现,更是对革命英烈的深情礼赞,是献给革命先烈和当代中国的正气歌,是悲壮的英雄之歌。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早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因其地位特殊、意义重大,白色恐怖下牺牲的革命者数以千计,仅上海龙华和南京雨花台两座革命烈士纪念馆展示的就有约3000位先烈的事迹。如何书写波澜壮阔的上海革命史和如此庞大的烈士群体,对任何一位报告文学作家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革命者》创造性地吸纳了“史传运事”“依年布事”“事系于人”等中国传统叙事智慧,选择上海革命史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重大事件和时间节点,以翔实、准确的史料为基础,概述其来龙去脉,提纲挈领、要言不烦。作品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部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的诞生、黄仁惨案、顾正红惨案、五卅惨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的叙述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全书以上海革命发展历程为主线,银线串珠般地串联起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以极其俭省经济的笔墨勾勒出上海革命历史的史诗画卷,尤其是对上海大学这座革命熔炉的隆重书写,充分体现出上海红色革命文化的厚重和深广。

《革命者》中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文字比比皆是,“真理的味道是甜的”“囚车上的婚礼”“瞿秋白的上大课堂”以及众多革命志士牺牲时的悲壮情景,都令人过目不忘,读来撼人心魄。善于调动各种艺术手法,以简洁明快的笔法写人叙事,尤其是细节、场景的细腻生动呈现,极具现场感和镜头感,是何建明报告文学形成持久魅力的重要艺术手段。

这种叙事策略的合理运用,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表达两个层面都达到举重若轻、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在思想层面,宏大的革命历史和历史进程中具体鲜活的革命人物及人物命运交相辉映,体现出革命者在革命历程中的重要作用。艺术表达上,严谨的历史性叙事与逼真的文学性叙事相辅相成,“史”与“诗”高度融合,历史的真实性与文学的审美性相融相生,为革命历史题材报告文学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示范意义。

“文学是人学”。“人”是文学无法缺席的存在,把“人”写活了、写透了,这样的作品一定是成功的。“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历史的见证者”,波澜壮阔的上海革命史是由前赴后继的革命者用鲜血、生命、理想和信念书写的,他们中的大多数并非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同样的革命理想和革命目标使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上海,共同掀起早期中国革命的巨浪狂潮。《革命者》重点书写的是上海革命风云中的革命者,因为这些革命者的精神风骨彪炳史册,他们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炽热的情怀惊天地泣鬼神。但被人们了解、熟悉和纪念的革命烈士其实并不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能在浩瀚的党史资料和革命史志中留下片言只语的简单介绍,更有一些革命者隐姓埋名,始终不为人知。何建明坚信:“文学要书写民族最闪光的精神,那就是革命者的精神”,“这些在新中国成立前被黑暗吞没的革命者值得被更多人了解、铭记。”为此,他不仅生动再现李大钊、陈独秀、陈望道、恽代英、邓中夏、瞿秋白、罗亦农、汪寿华、赵世炎等大家比较熟悉、曾经叱咤风云的革命领导者,也以细致的笔触、翔实的史料、深情的关注,展现黄仁、顾正红、何秉彝、刘华、陈延年、陈乔年兄弟、黄竞武、“吴江秋瑾”张应春、“中国保尔”许包野、“晓庄十烈士”、龙华二十四烈士等近300名革命英烈。何建明采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详略有致的艺术手法,将这些沉睡在历史深处的年轻生命唤醒、激活,他们带着特有的气质、表情、呐喊和呼号向我们走来。

阅读《革命者》,我不断想到罗曼·罗兰的《巨人传》,想到他对英雄的经典界定:“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看待它,并且爱它。”在他看来,英雄的伟大“固然来自坚强的毅力,同时也来自所经历的忧患”。某种意义上,《革命者》就是中国革命的“巨人传”。

“无情未必真豪杰”,读《革命者》,我们不仅震撼于革命者对革命信仰的无比忠诚、无比坚强、无比英勇,更感慨于他们对妻子、对丈夫、对家人丰沛炽热的情感。那一封封在为革命辗转奔波间隙写给挚爱亲人的书信,字里行间流淌着青春的激情、忠贞浪漫的爱情和无微不至的温情。“爱”是滋养革命者心灵情感的甘泉,更是支撑他们革命到底的不竭动力。“为了革命事业,无论你活着,还是牺牲了,我都将永远、永远地守护在你身边。”这是“爱”的誓言,更是革命的誓言。而革命者写给亲人的“不要怕”“忘了我”“向前看”的临终遗言,则一字千钧,最简短的文字蕴含着最丰厚的精神,体现了革命者博大的胸怀、高远的境界。因为这些书信和遗言,我们得以窥见革命者丰富的情感和心灵世界,看到他们铁血人生的另一面——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正如托尔斯泰在信中喜欢自称的那样,他有一个最美、最温馨的名字,就是“我们的兄弟”。书写英雄、礼赞英雄,却并不“神化”英雄、刻意拔高英雄,这是何建明英雄叙事的重要特色,也是形成他英雄叙事强大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原因。

在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社会,人们对光明、正义、自由等美好幸福的一切已习以为常、司空见惯,革命先烈们曾经经历的血雨腥风、壮怀激烈、流血牺牲对当代年轻人而言,相当遥远和陌生。“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革命者》带领读者重返英雄的精神世界,瞻仰在革命激流中绽放的青春之花和革命者用初心垒起的精神丰碑,充满昂扬向上、感人肺腑的力量,是早期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重要收获,也是上海革命文化的集中呈现,其重要意义不仅在文学层面,更在社会学层面。

(《革命者》,何建明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2020-08-27 【重推】 1 1 甘肃日报 c208452.html 1 当代中国的正气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