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1版)
“以前巡查黑山顶上的长城墩台非常困难,攀登上去就要用两三个小时。”王生科说,通过无人机,可以对文物遗存进行全面的观测和图像采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高科技手段在长城保护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提起科技保护,离不开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这是一个由6名“80后”“90后”年轻人组成的文保团队。团队成员从事土木工程、应用化学、历史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不同专业,虽各有所长,但有一个共同点:热爱长城保护事业。
“文物很多细微的变化和损害,肉眼很难观察到,然而通过科学仪器则一目了然。”在关城见到张翔时,他正通过全站仪对文昌阁柱体是否发生弯曲闪变,进行科学监测。他说,监测中心目前已全面运用风速仪、悬挂式测斜仪、裂缝监测仪、全站仪、墙体水分仪等设备对长城本体及赋存环境进行日常监测,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各种风险因素对长城本体及赋存环境的危害,既节省了人力,也提高了效率。
“依托科技助力,去年以来,我们的长城文物保护工作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实现了四个方面的转变。”张斌说,长城文物保护实现了从长城本体保护向本体和载体(赋存环境)共同保护转变,从看守保护向科技保护、研究保护转变,从探索性修缮向依托科技数据精准保养维护转变,从抢救性保护转向预防性保护转变。
“对于长城保护,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要怀有敬畏之心。”张斌说,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力做好长城传承与保护工作,当好长城“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