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8月14日
第07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甘肃省脱贫攻坚县(区)宣传周·古浪

【新甘肃云·县融媒集萃】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游客在古浪县古丰镇花海游玩。近年来,古浪县古丰镇结合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发挥“花为媒”效应,大力推动花海景观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多条赏花线路,并在沿途设置餐饮、停车等相应的附属设施,拓宽了周边群众的脱贫致富之路。

古浪县融媒体中心

“现在过的就是城里人的生活。”吕润武说。

吕润武原本住在古浪县南部山区横梁乡横梁村,山大沟深、峁梁纵横。村民们种植结构单一、缺少技术,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吃水靠肩挑、靠车拉……

2016年,得益于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吕润武从偏远小山村搬到新建成的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从此离开了“雨天一身泥、收成靠老天”的山区生活。

古浪县南部山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发,是我省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之一。离开苦瘠的大山,易地搬迁谋发展是古浪县多年来脱贫攻坚探索出的重要举措。从2012年开始,古浪县举全县之力开始易地扶贫搬迁。

“在搬迁过程中,我们整合易地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生态功能区补偿、扶贫专项、政策性银行低息贷款等各类项目资金,从政策上扶持搬迁安置,减轻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经济压力,每户搬迁群众自筹资金1万至2万元即可搬迁安居。”古浪县扶贫办工作人员胡雪琴说。

要在戈壁滩站得住脚,移民区生产生活用水保障是当务之急。古浪县借助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生态环境部等国家部委及省直部门来古浪调研的机遇,梳理争取脱贫攻坚、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38项、具体项目190个。

“黄花滩灌区建成2万立方米以上调蓄水池49座,总容积达到560万立方米,目前灌区正在建设调蓄水池3座,总容积570万立方米,计划新建调蓄水池1座,容积370万立方米,待全部建成后,黄花滩移民区调蓄水池总容积将达到1500万立方米。古浪县近期新增水权4500万立方米已于5月12日被水利部黄河委员会正式批准,这样一来,在移民区5个乡镇6.24万人的生活用水及12.4万亩土地的生产及生态用水将得到保障。”古浪县黄花滩引黄灌区水利管理处处长俞建全说。

搬新居更要谋新生。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标。要让搬迁群众脱贫致富,产业扶贫是关键。古浪县精准掌握家庭劳动力及就业情况,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坚持产业先行,拓宽增收渠道,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植和舍饲养殖产业。立足“牛、羊、鸡、日光温室精细果蔬、枸杞、高原绿色蔬菜、特色制种、光伏电站、中药材、‘花海经济+’”十大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富民优势产业。

“过去在山里,我们种的就是季节性蔬菜,过了季节,地里就种不了”。2019年,谷中明从黑松驿镇小坡村搬迁至横梁镇春晖新村。看着移民区整齐的高标准日光温室,一直靠打工种地为主的谷中明犯了嘀咕,“一辈子从来没有种过棚,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想种棚,不敢种”。

“群众缺少发展动力,我们就要给群众给足底气,加油鼓劲。这几年,我们依托各种惠农政策,鼓励引导群众发展十大产业,积极协调产业贷款,让群众消除后顾之忧。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西靖镇党委副书记徐万莲说。

在政策的帮助和政府的鼓励下,谷中明流转了农户的10座日光温室,加上自己报名修建的一座,共种了11座棚。“今年第一年尝试种,政府给我帮着贷了20万元的贴息贷款,也有了发展的信心了。”

“种果蔬,还是搬下来种得好。”谷中明数着卖香瓜的钱笑着说。他不仅自己尝试种植,还和其他几位村民成立了合作社,想通过种植积累经验,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如今,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成了黄花滩生态移民区的真实写照。

扶贫不扶懒,就业管长远。古浪县认真组织开展创业就业到村到户工作,全面摸清劳动力底数,掌握劳动力就业、创业和培训需求,开展劳务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通过职校培训、“送出去、请进来”式培训、家门口培训、按需培训等方式,组织移民区群众进行服装、厨师、电商、种植、养殖等培训,有效提升贫困群众劳动技能和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稳定增收。同时利用东西部劳务输转协作、扶贫车间和公益岗位等渠道帮助贫困户就业。

“我这么大岁数了,想都没想过还能搬下来住上楼房,下来到这地方,交通、医疗、娃娃们上学很方便,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真得太好了。”吕润武说。

现如今的黄花滩移民新村,一排排新楼鳞次栉比,宽敞明亮的巷道干净整洁,绿化带内百卉含英,日光温室星罗棋布……新颖别致的新农村社区,面貌一新的学校、幼儿园、卫生室,一幅乡土气息浓郁、人文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现。(董海霞 高昆)

2020-08-14 【新甘肃云·县融媒集萃】 1 1 甘肃日报 c206026.html 1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