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朱宇鲲
平凉是陇东能源基地的核心区域,境内煤炭资源较为富集。经过多年发展,煤炭开发、燃煤发电、煤化工等产业占到平凉市工业经济70%以上的份额。2019年,全市煤电产业完成增加值63.65亿元,占当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6.6%。平凉市近年来着眼培育千亿级煤电化冶产业集群,全力推进煤炭资源绿色开发、深度转化、延伸增值、循环利用,煤电主导、多极推进的工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一
平凉市的工业经济发展,离不开丰富的煤炭资源。
如何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有序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促进煤炭产业科学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社会事业同频共振、快速发展,是摆在平凉市面前的一道“考题”。
平凉市预测煤炭资源地质储量650亿吨以上,已探明煤炭储量97.26亿吨,主要分布在华亭、灵台两大矿区。华亭矿区涵盖华亭、崇信两县市的含煤区域,总勘探面积408平方公里,探明储量35.88亿吨;灵台矿区涵盖灵台、泾川两县的含煤区域,总勘探面积845.2平方公里,探明储量61.38亿吨,是全市布局煤电一体化项目的主要区域。
走进位于灵台县境内的山东能源淄矿集团邵寨煤业公司地面主井施工现场,推土机、挖掘机井然有序作业。工地施工负责人介绍,到9月底主井提升系统将具备提升运输条件,届时邵寨矿井主副井提升系统将全部投入运行。
“目前,职工宿舍、区队联合体、餐厅等地面设施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山东能源淄矿集团邵寨煤业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设计年生产能力120万吨,估算总投资29.3亿元,目前正在加速推进矿井建设工程,预计2020年底出煤,2021年第一季度全面投产。
记者了解到,灵台县将紧紧围绕打造陇东能源基地项目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加大开发建设力度,早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着力构建煤电主导型工业经济格局和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格局。
“平凉市煤炭企业生产水平较高,全市现有煤炭生产企业15户,矿井24对,年核定产能2758万吨。”平凉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华亭煤业集团作为全省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综采自动化、煤巷快速掘进、工作面快速回撤、设备列车液压牵引推移装置及煤流运输、矿井排水、变电所值守智能化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绿色开采技术在这里得到广泛应用,矿井基本实现了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
二
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平凉市坚持“绿色开发、深度转化”的思路,深入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煤电化一体发展。
走进华能平凉发电公司集控室,一排排数据在屏幕上闪烁——氮氧化物排放浓度27.8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浓度17.7毫克/立方米,粉尘排放浓度1.81标准毫克/立方米……两年来,华能平凉发电公司积极贯彻国家环保要求,全力推进改造立项,2019年前完成全厂6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的建设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华能平凉发电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将煤矿资源转化为清洁的电力能源,是平凉市近几年的奋斗目标。目前,全市有火力发电企业3户、企业自备电厂3户,装机容量420万千瓦。2019年完成发电量168亿千瓦时。机组平均利用3892小时,完成工业总产值39.7亿元,上缴税金1.6亿元。
在延伸煤炭产业链条的同时,平凉市大力发展非煤产业,积极推动集中式光伏设施农业、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和无电地区独立光伏供电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积极支持风力发电项目。目前,全市已建成集中式光伏发电站3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66座、分布式光伏发电场所341处。建成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2010千瓦。静宁融信一期5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入列国家能源局第五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计划今年建成并网发电。
与此同时,甘鲁两省于2019年6月签署了《联合推进“陇电入鲁”工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提出将陇东能源基地电力送往山东,重点支持山东骨干能源企业开发灵台矿区煤炭资源,控股推进直流工程配套的灵台坑口煤电和风电、光伏项目建设。
三
这几年,平凉市转型发展的思路清晰: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所需,主动减量、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加快“产业间”转型和“产业际”转型,延伸产业链条,“吃干榨净”包括煤炭在内的所有煤炭产品、工业原料,发展循环经济。
“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投产以来,每年可就地转化利用煤炭180余万吨,生产甲醇50多万吨。”华亭煤业集团煤制甲醇公司生产技术科有关负责人介绍,煤制甲醇项目热电装置锅炉产生的灰渣由水泥厂回收,作为水泥生产的优良原料有偿使用;气化装置产生的灰渣由制砖公司作为制砖原料回收利用;产生的硫化氢气体经硫回收装置生成固体硫黄;产生的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能节约水资源。20万吨聚丙烯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产16万吨聚丙烯的生产能力,并副产液化气、丙烯、燃料气、汽油等。
按照《平凉市煤电化冶产业发展规划》,全市将紧扣绿色开发、深度转化、延伸增值、循环利用等要求,大力发展以煤炭深加工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链,促进煤炭、电力、化工、冶金融合发展,谋划实施40多个煤电化冶项目,力争新增产值1000亿元以上,努力打造千亿级煤电化冶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