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8月13日
第01版:要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用智慧打造“志智双扶”样板

——西北师范大学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纪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欣瑶

西北师范大学是一所有着110余年历史的老校,与甘肃的“缘分”,从80多年前,学校西迁扎根兰州之日起就结下了。

80多年过去了,西北师范大学早已和甘肃融为一体。在陇原大地的城镇乡村,遍布着这所大学毕业的学生;在甘肃沟壑遍布的土地上,随处可见这所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在陇原脱贫攻坚之路上,西北师大同样当仁不让,挑起了扶贫重担。

缺资金、少项目,在脱贫攻坚中,高校能够做些什么?这是西北师大一直思考的问题。

充分发挥高校智慧,“志智双扶”,是这所高校找到的管长远、管根本的脱贫攻坚之路。

一支粉笔,从大学校园写到农村学校黑板

礼县的雷坝、桥头、白河3个镇的6个村,是西北师范大学的对口帮扶点。

从兰州出发,开车大半天才能到达礼县。西北师大从3年前开始对口帮扶,这条路,从生走到熟,如今,走出了感情。

西北师大二附中校长窦继红,在礼县有好多“熟人”。这些“熟人”,窦继红并不一定都能叫得上名字,但大家都认识他。

“熟人”多,是因为窦继红来礼县多。每一年,他至少会带着学校老师来礼县示范教学四五次,每次一待就是一周,县里大大小小中学的老师校长,自然就记住了他。

每次带老师来乡镇学校示范教学,窦继红和同事们都做足了准备。同一堂课,二附中的老师上一遍,乡镇学校的老师再讲一遍,在“同课异构”中,找差距、补短板,对于乡村教师来说,专业成长很快。同时,窦继红还会有针对性地准备专题讲座,“中考如何复习”“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等等。

每一学期,西北师大二附中都会迎接来自礼县乡镇中学的老师“跟班学习”,进入城市学校的课堂,听课、批改作业、讲一堂课,这对于乡村教师来说,机会难得。

西北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见长的高校,学校脱贫攻坚帮扶的第一步,就是教育扶贫。

3年多来,西北师大发挥附属学校优势,开展教师双向培训,先后选派骨干教师70余人次到帮扶村镇学校,通过公开教学示范、讲座、报告、座谈会等形式对教师全员培训。同时,还邀请帮扶村镇学校教师,分11批100多人次到附属学校进行培训。

此外,西北师大还选派100余人次的优秀大学生,赴帮扶村镇学校开展支教,缓解当地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一支粉笔,一直从大学校园,写到了乡村学校的黑板。3年多来,帮扶村的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去年,雷坝学区的中考成绩、六科合格率在全县38所初中里,从排名靠后提升到前5名。

前段时间,桥头镇初级中学的两个教学研究项目结题,窦继红很高兴。在西北师大二附中教师的带领下,以前看起来“高大上”的教研课题,乡镇学校也能做了。

而且,有了帮扶老师的“点拨”,当地乡镇学校的教学“越来越有章法”,老师们也觉得“越来越会上课了”。

一腔热情,从遗落的文化中挖掘精神“富矿”

2019年5月,张国奎作为第三批帮扶队员,来到礼县雷坝镇甘山村。从县城出发,60公里山路弯弯绕绕才能到达甘山。 (转3版)

2020-08-13 ——西北师范大学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纪实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1 1 甘肃日报 c205807.html 1 用智慧打造“志智双扶”样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