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宁
南宋理学家朱熹,是公认的理学集大成者,他一生讲学、著述、编撰不辍,学术活动十分丰富,门人弟子遍布天下。朱熹十分重视将读书治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其读书心法可总结为“四心”,即静心、虚心、宽心和精心。
所谓“静心”者,不能贪心也。读某书,读一遍就希望对书中的道理有全面透彻的理解,就奢望对解决某个问题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天下哪有这样的美事?此皆是心不静的表现。
心不静则心浮气躁,读书时难以深入,浮光掠影,许多细微之处便被忽略而不自知。那么如何做到静心呢?“戒贪”,先不要贪图读书的种种益处。朱熹告诉后学晚辈:甭急,勤查字典词典工具书,将字词含义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反复不厌地看,熟读而精思,日久天长,自然会明白书中的种种道理。
读书不要固执己见,而是要细心体察作者在表达什么。朱熹指出:“今人多是心下先有一个意思了,却将他人说话来说自家的意思。其有不合者,则硬穿凿使之合。”这就是不“虚心”,也就是朱熹所批评的“牵率古人言语,入做自家意中来,终无进益”。
如何做到“虚心”呢?朱熹指出,要“随他本文正意看”。这里的关键是“本文正意”,即作者在文本中表达出的真实意图。这种“正意”需要读者反复咀嚼、不断思考,方能从字里行间剔抉出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正意”。
心宽者,不要着急也。人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目的除了怡情悦性之外,还包括增长知识、扩大见闻、启迪智慧。所以读书之前我们必期待效果。一旦读书的效果与自己的预期产生落差,内心便不免烦躁起来,书也无心读下去了。这些都是“不宽心”的体现。
所以朱熹一再告诫人们:“宽着心”“须是胸次放开,磊落明快,恁地去。第一不可先责效。才责效,便有忧愁之意。只管如此,胸中便结聚一饼子不散。”朱熹说宽心,本质上是让人们放松,轻松愉悦地走进书籍的世界。这是宽心的第一层含义。
宽心的第二层含义是不要逼迫自己在短时间内读完某部书。朱熹的做法是“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读书的期限尽可能放宽,但不要内心懈怠,不抓紧时间,反倒要争分夺秒,“大施功力”,把有限的内容“仔细读诵教熟”。
精心,也就是读书时不能求多求快、不务深探,要沉潜往复、从容含玩。朱熹说:“今且不要闲思量,只专心去玩味义理,便会心精。心精,便会熟。”如何做到“心精”呢?朱熹说:“读书,须就那一段本文意上看,不必又生枝节。看一段,须反复看,要十分烂熟,方见意味,方快活。”
再进一步,朱熹提出了三条。第一条,越是无疑处、闲处、无紧要处越要仔细。第二条,看书当如酷吏断狱,任何一个细节都要查问得清清楚楚。第三条,寻到书籍的缝罅处。寻缝罅也就是找到文字的起承转合处,读多了自然能把文章分析得脉络分明。
朱熹的“四心”读书法,看似笨拙,实则灵巧,看似慢,实则快,其中蕴含的道理与做其他事也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