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8月04日
第05版:理论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编者按 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总结了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了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本报约请了省内一些专家学者,就更好推进我省工作建言献策。

化危为机赢得未来

张建君

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对我省今年以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做出了扎实部署、形成了明确预期,展现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在全球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背景下,充分体现出了陇原儿女的发展决心与责任担当,我们要勇于化危为机、赢得未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我国经济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在此背景下,我省上半年实现了1.5%的经济增速,高于全国水平3.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三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增速居全国第8位,呈现出疫情有效控制和经济较快企稳的有利局面,经济社会发展多项成绩显著,引人注目。一是经济快速回升,增长率在8年之后,再次回到全国第三位,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如能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和项目投资发展动能,我省很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二是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伴随祁连山生态修复的持续推进,蓝天白云绿水已经成为甘肃新常态,重大风险得到有效掌控,特别是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贫困人口减少到17.5万,67个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剩余8个县今年将如期摘帽,曾经苦瘠甲于天下的陇原,将历史性地告别绝对贫困,迎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时刻。三是新发展举措推陈出新,如十大绿色生态产业、现代寒旱丝路农业、榆中生态城等一系列发展新举措持续推进、成为发展亮点。

当然,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背景下,我省“六稳”“六保”工作还存在现实压力与挑战,特别是在稳就业、稳金融、稳投资、稳预期等方面,还不能满足于目前的成绩,要结合“六稳”创造性地做好“六保”工作。一要持续推进保居民就业的工作,要创造性地开拓各种公益性岗位、各种就业形式和途径,切实解决好大学生、退役军人、城市低学历人员、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二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保基本民生的政策指向,把建设标准化幼儿园、标准化中小学、解决中小学“三点半”“四点半”作为城市民生的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认真推进,用民生亮点打造幸福民生。三要坚定不移地通过活跃市场来保市场主体,让各种各类市场主体能够在自由宽松的经济氛围中赢得发展,都能够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市场氛围和阳光透明的政策环境。四要把保粮食能源安全作为我省优势产业提升的历史性机遇,坚定不移地推动我省从农业大省、能源大省向“农业强省”“能源强省”的创造性跨越,创造性地形成新项目、抢抓新投资、实现新提升。五要把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为我省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布局的重大机遇,大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勇于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形成我省厚植发展优势,实现赋能蓄势的战略载体与项目抓手。六是在保基层运转方面,既要“保”、更要“扩”,做到“保、扩”结合。一方面确保基层有序运转,另一方面要敢于推动扩大内需,并且敢于在扩大内需中活跃经济,刺激消费,增加财政收入。

总体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态势,在我国得到了有效防控,在我省被全面抑制,疫情对我省的冲击影响明显较小。特别是我省外向型经济比重很小、经济具有较为典型的内循环发展特点,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省平衡东中西区域发展的地缘优势不断显现,发展氛围与预期整体趋于优化提升。因此,伴随“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战略、构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指导意见、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与政策机遇的不断推进,我省再次迎来了在“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的历史机遇,亟须通过创造性的政策转化、化危为机,实现高质量、有特色的全新发展。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甘肃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侯万锋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甘肃要勇于克服疫情影响,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定不移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面对千百年来贴在甘肃身上的贫困标签,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战是最大的民心工程,事关人民福祉,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甘肃必须担负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要全面提振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在思想上强化“摆脱贫困”的意识,在行动上做好背水一战的准备,拿出“敢死拼命”的精神,把未摘帽县摆在重中之重位置,把牢目标标准,加大攻坚力度,落细“一户一策”,严格落实挂牌督战机制,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在既定时间完成艰巨的脱贫任务。

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巩固脱贫成果有效结合。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甘肃各地主动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复工复产企业对接联系,及时掌握、发布和推送用工信息,采取点对点的方式输送务工人员,加大农民工返岗和转岗就业力度;通过帮助龙头企业、扶贫车间解决防疫物资、原材料供应、产品外运等方面的困难,支持和激励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各地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巩固脱贫成果有效结合,全力排除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精准落实应对疫情影响的关键措施,努力把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脱贫攻坚战决胜收官。要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以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重点人员为重点,健全自上而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包抓责任链条,集中一切资金资源和人力精力,向最后贫困堡垒发起总攻,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切实有效防范和化解返贫致贫风险。近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督查组实地督查甘肃脱贫攻坚后认为,甘肃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总体解决,已摘帽贫困县脱贫质量较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在吃准摸透相关情况、底数和问题症结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开展自查自纠,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挂牌督战、“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5+1”专项提升行动结合起来,扎实有效推动问题解决,及时消除影响脱贫的各类风险隐患,全面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各地要保持决战决胜的精神状态,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已摘帽县要坚持频道不换、靶心不偏、力度不减,推动各种资源要素向未脱贫人口倾斜聚焦,做到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咬紧牙关、再加把劲,持续抓好产业增收和就业增收,动态排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强化对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扶持;高度重视防止返贫致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及时监测预警、跟进帮扶,有效防范和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有序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有序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一方面,要立足当前,加强普查质量控制,严格统计执法和普查纪律,高水准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对照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始终坚定目标,强化工作举措,以挂牌督战县村为重点,见底见效抓好问题整改,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结合甘肃实际细化实化有关政策要求,巩固和深化脱贫攻坚成果,完善政策措施和强化落实,继续加强监测帮扶防止返贫致贫,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稳岗就业、产销对接、脱贫攻坚普查等重点工作,巩固和深化脱贫攻坚成果;借鉴脱贫攻坚经验,探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有效措施、方式和机制。

作者系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进一步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

赵军魁

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强调,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放松。进一步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任务。

让党内法规真正深入人心。党内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党章为根本、以准则条例等中央党内法规为主干、由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制度组成的制度体系。党内法规具有体现党的统一意志、规范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功能作用,经历了逐渐建立完善的过程。把党内法规执行好,必须以深入人心、增强自觉为基础。要运用多种方式,持续抓好党内法规的经常性学习教育。坚持以党章的学习教育为龙头,把党内法规融入理论学习和“三会一课”等活动,突出学好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规制度,牵引带动党内法规的系统学习,切实使每个党员干部弄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坚决执行党内法规。

领导带头推动法规执行。新形势下全面落实党内法规,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带头尊规学规守规用规,坚持依法依规想问题、作决策、用权力,真正使党规党纪转化为自觉遵循和行为习惯,带动广大党员增强执行党内法规的自觉性。要切实解决好一些单位存在的事前监督不够、日常监督薄弱、处理整改不力等问题。坚决纠正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的“违规只是小节”“法不责微”“违法才被处理”等模糊认识,对屡教不改、违规违纪、拒不执行党内法规的人和事严肃查处,坚决防止“破窗效应”。

在坚持中深化法规的执行。要通过持续引导党员干部认清党内法规帮助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形成执行党内法规的良好氛围。新形势下,全面落实党内法规,难在长期坚持,贵在久久为功。要以执行党章为根本,在党内生活中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探索形成科学的制度机制,强化政治责任,层层抓好落实,把落实党内法规的要求持续传导到每个党组织和每个党员身上,不断增强自觉执行的政治自觉。

以落实责任制确保法规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规定(试行)》,逐一明确规定了党委、党组、党的工作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等各级各类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规责任。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树立执规是本职、执规不力是失职的理念,担负起执行党内法规的政治责任。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纪检机关严格监督的体制机制,明责知责、履责尽责、考责问责,确保党内法规的有效执行。要持之以恒加强纪律建设,督促各级干部严格依纪依规履职尽责。要弘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勇挑重担抓落实,站位一线抓落实,盯住细节抓落实,注重过程抓落实,只争朝夕抓落实,确保各项法规严格执行。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大学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建设

李秉文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战略性指导思想,也是关乎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创新的社会建设思想和行动指南。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狠抓信访矛盾化解攻坚,维护和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局面。

人民利益是具体的,实在的。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以人民中心推动社会建设,关键是要把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守底线,织牢网底,既要保障基本民生,也要带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既要考虑整体民生,也要解决个体民生,既把人民利益具体化,更把解决人民利益的事项落到实处,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积极营造充满活力、健康有序的良好社会发展局面。

坚持党建统领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尤其是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会建设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社会活力不断得到释放。同时,随着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逐渐转变,人民群众的社会诉求更趋复杂和多样。这些变化,既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提升的客观反映,但也给新时代社会建设带来考量,尤其是当前社会建设中还有许多短板弱项,基层社会治理也暴露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坚定贯彻“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第一方略,将党的政治优势全方位嵌入日渐分化、诉求多元化、结构复杂化的社会治理当中。既防止自身组织力量的虚化、弱化、边缘化,又有序领导和整合各种社会主体,形成广泛参与和协同治理,切实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改革发展的大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社会就业、企业生产以及群众生活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这是全省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正是如此,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突出重点群体强化就业服务,兜牢基本民生的底线,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抓住就业这个关键,也要推动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升级版建设,在稳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效的同时,积极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

坚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其目标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是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体制、治理方式、治理政策、治理能力等方面的现代化。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治理方式;要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进一步夯实基层工作基础,提升工作效能,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营造和谐、友善的发展环境;要完善社会治安管控体系,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和落实公共安全体系,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不断推进平安甘肃建设;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和网络热点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水平的社会建设有赖于社会主体的自我服从,而自我服从又源于社会主体的高度认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培育民众的社会认同意识,凝聚社会共识,提升社会向心力。围绕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培育在政治法律领域具备主体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及参与意识,在社会生活领域具备责任意识、合作意识、道德意识的“治理型”公民,增进社会合作。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教授

稳住经济基本盘 力保基本民生

毛锦凰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上半年我省逐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运行回升向好,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经济发展仍面临压力。在防疫常态化前提下,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助企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稳住经济基本盘,保住基本民生,有效防范风险,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全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在第二季度投资回暖的基础上,加大“两新一重”投资规模,并通过财税优惠等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将疫情影响和损失降至最低。

以高水平开放做好外贸外资工作。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和贸易保护主义急剧膨胀的背景下,持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增强外资吸引能力,通过产业链式招商和外资引入,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步伐,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经济社会发展,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就是保长治久安,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还是个体工商户,都应该一视同仁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要通过减税降费、减租降息、金融支持等手段,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亲清的政商关系,给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培养一批新时代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要持续强化思想引领,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切实为基层赋能减负,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

切实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兰州大学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2020-08-04 1 1 甘肃日报 c204158.html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