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7月31日
第10版:民生

【走基层 看民生】

卓尼:拓宽留守妇女增收路

上卓村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加工衣服。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盛夏时节,花开正好。来到卓尼县柳林镇上卓村腾达扶贫车间,伴随着缝纫机的“嗒嗒哒”声,工人们正熟练地生产志愿者红马甲和手提包,地毯车间,挂满带有藏族元素的各类地毯,5名女工正在分线整线。

“车间主要生产校服、工作服、志愿者红马甲和手提包等产品,按照接到的订单决定生产内容。”车间负责人王得平说,车间产品为半手工制作,需要大量工人,目前员工多为周边在家照顾老人孩子的留守妇女,贫困家庭妇女占68%。今年3月3日复工复产后,扶贫车间已先后生产口罩1万多只,完成出口日本的雨衣外贸订单7000多件。

上卓村腾达扶贫车间由卓尼县和腾达公司投资700万元携手创建,以政府投资建设厂房,公司投设备的“政府+企业+贫困户”的模式运营,旗下还有4个子车间,带动周边农牧村200余名妇女就业,走出了一条车间驻村、居家就业、群众脱贫和集体增收的新路子。

柳林镇镇长毛世民说,在上卓村建设扶贫车间,主要是考虑到村里有大面积闲置土地适合建厂房,村民居住相对集中,上班方便。村里大多数家庭都是丈夫外出务工,妻子种地照顾家庭,妇女们可以在农闲时间到车间上班,挣些零花钱。

“刚开始有些妇女思想转变不过来,不愿意出来工作,村干部就到家里做工作,讲解到车间上班的各种好处,现在车间最多一天有80人上班。”毛世民说,刚开始培训时,妇女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经过3个月的培训,大家思想上都有了变化,愿意出来工作了。

今年37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金海燕,两年前丈夫因车祸去世,2个孩子还在上学,家中老人年纪也大了,照顾老人孩子、增加家庭收入的重担全都落在她一人身上。金海燕身体也不好,不能外出务工,生活比较困难。今年5月,通过当地政府协调来到上卓村腾达扶贫车间工作,这份工作让她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在车间上班和大家待在一起工作聊天心情也好了,家里能照顾得上,每个月最少还有1500多元的收入,我打算一直干下去。”金海燕说,家里现在享受着低保政策,这份工作让她对今后的生活更有信心。

“每个月20日发工资,我们有专门的账户,工资直接打到自己账户上,手头有了钱,再也不用向丈夫儿子伸手要钱了。”几名工人开心地说,刚到车间培训时一个月1520元工资,三个月后按件计算,每个月平均下来有2000多元收入,车间不仅提供工作餐,住得远的还有车接送,随着技术熟练,收入也慢慢增加了。

近年来,为了让贫困农牧民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卓尼县把扶贫车间建在农牧民家门口,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建成柳林镇上卓村扶贫车间、纳浪镇扶贫车间等一大批扶贫车间,为群众搭建了稳定的就业平台,降低了就业门槛,实现了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的梦想,也解决了农闲没活干,外出务工又无法照顾老人孩子的问题,成为当地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手段。

通过建设扶贫车间,卓尼各乡镇用简单的技能、灵活的时间和可观的收入吸引群众主动就业,群众钱包鼓了,收入高了,尝到甜头的农牧民改变了以往等靠要的观念,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为巩固脱贫成效、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07-31 【走基层 看民生】 1 1 甘肃日报 c203619.html 1 卓尼:拓宽留守妇女增收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