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
2020年,我们将迎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作为拥有全球最大人口规模——14亿多人的中国,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已无悬念:总量上中国的GDP(折为人均)在2010-2020年十年间将基本达到再翻一番,同时在“社会政策托底”层面,最为代表性的关键事项即“十三五”开局时农村区域还存在的7000万贫困人口,于“精准扶贫”的贯彻落实之中,将宣告脱贫。那么,14亿人口的“全面小康”,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中国“伟大民族复兴”现代化战略,在“三步走”的第三步中,如愿达到了一个重要的中间节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高瞻远瞩放眼七十年规划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在其“经济总量翻两番”的前两步提前实现之后,党中央决策层又为第三步这个横跨半个世纪的战略步骤,明确规划了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的节点目标——它前承2000年的初步小康,后接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勾画的“新的两步走”,即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49-2050年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要实现“中国梦”的现代化“新长征”,将由全面小康的实现,树立起一座新的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这意味着中国为全世界的减贫事业和全人类的物质文明提升,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过去长期成为贫困人口大国。新中国成立之后,于“一穷二白”基础上致力于国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向把减贫作为重大目标。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终于走到了“十三五”初期的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具体标准是个人纯收入低于人民币2011年不变价的2300元水平)脱贫的历史新境界。从全球看,按照世界银行标准,占世界极度贫困人口比重前三位的地区与国家,原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和中国,而30余年来,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印度的贫困人口占世界贫困人口的比重有所上升,同期中国的比重则大幅下降,已从1981年的43%下降到了10%以下。中国为人类减贫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为全球瞩目,并且有望较快地进一步减少国内于世行标准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前面几十年间,世界减贫贡献之最,正是中国。
这意味着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望在新的起点上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未来十年左右时间段内经受历史性考验成长为高收入经济体。随着全面小康的实现,中国的年人均国民收入将达到近1万美元,这已居于世行标准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上半区的顶部。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已达约4亿人。但按照前面大半个世纪全球范围内的统计,有比喻式的“中等收入陷阱”之说,反映着一种历史性考验:达到中等收入的经济体,绝大多数不能如愿继续上升为高收入经济体。然而中国按照近些年的发展态势,尽管有告别“高速”增长阶段的“新常态”到来,但仍有相当大的可能性在未来10年以“中高速”的5%-6%水平,延续收入增长——这种“中高速”,其实将是世界上较大经济体比较而言的“高速”。我们面对中美摩擦升级等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只要把握好中国可选择的继续以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的确定性,形成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巨大发展空间所支持的发展后劲,再经过十年左右,可能如愿确立高收入国地位。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对“中国为什么行”,做出进一步的和具有全面性的总结。新中国七十年风雨兼程,于曲折探索中迎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歌猛进,业已形成“大踏步跟上时代”“蓄之既久,其发必速”的上升态势,虽然还有种种矛盾制约与未来难以避免的艰难险阻,但我们在中国现代化之路上的这一“全面小康”新起点上,已可以有更丰富的经验和更充足的信心,继续把方向对准、把激励搞对、把相对优势和巨大潜力充分发挥:因为我们有坚定不移贯彻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上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道路自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在发展中将其中国化来指导创新实践的理论自信,有在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完成经济社会转轨从而显著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的制度自信,以及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中的精华,并同时吸收人类文明一切积极成果的文化自信。中国奔向现代化的航船,将更昂扬地树立巨帆“乘长风破万里浪”。
这也意味着我们将更清楚地认知中国现代化之路上“行百里者半九十”、承前启后奋力拼搏进取的要领。中国人经过百多年前赴后继、可歌可泣的努力,终于迈入了“从未如此接近伟大民族复兴愿景”的“强起来”新时代,但是,以全面小康为新起点,如何化解收入差距过大的矛盾而增进社会和谐?如何完成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完成体制机制的转变来建成具有高标准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充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生机勃勃、成熟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奋斗正未有穷期,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唯有“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开放再扩展、工作再抓实”,勇于涉险滩“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改革的深水区“啃硬骨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义无反顾,万众一心,经受住未来关键性的十年和三十年的历史性考验,从而使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中国梦”,在现代化的伟大民族复兴中梦想成真。
(摘自《北京日报》2020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