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7月26日
第02版:要闻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合力开启火星探测之旅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李满福 通讯员刘 璐

7月24日22时22分,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的第二天,火星环绕器主载荷之一的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即成功开机,正式开始履行它的“问天”使命!这是13个科学载荷中第一个开机的产品,也是在“奔火”期间唯一长时间开机的科学载荷。

该产品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10所和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两家单位联合研制。回顾产品的研制历程,这是一段充满挑战而不断成长的过程,也是研制团队向深空探测不断前进的“逐梦”的历程。

合作共赢勇攻关

510所党委书记王润福清楚地记得,在2016年4月26日火星探测任务科学有效载荷工程研制启动大会上,510所领回了研制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的重任。这是有效载荷分系统13个科学载荷中最晚明确任务的产品。

接此重任,510所倍感责任重大。按照“联合研制、合作共赢、共同攻关、知识共享”的研制思路,项目团队先后走访了国内在能量粒子探测领域具有优势的单位,经过多轮技术交流与沟通,最终选定与中科院近物所联合组成研制团队,这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面对同一理想、同一目标,双方团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沟通,在510所的协调组织下,双方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在短时间内孵化出了工程应用的新产品,为后续项目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益求精保成功

该项目技术负责人王鹢说,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受限于工程指标的苛刻约束,必须采用单个探测器系统对质子、电子、α粒子和重离子进行复合探测,并进行粒子能量测量和种类鉴别,该方案是国内首次采用的集成探测方案,技术难度和实践风险非常大。

时间紧、任务重,面对这个全新任务,近物所孙志宇团队、苏弘团队和510所胡向宇团队等研制人员一头扎进了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的研制攻关中。从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到试验验证,环环相扣,责任到人,连续奋战了三个多月时间,先后解决了多项技术难点,满足了火星探测任务对产品技术指标的苛刻要求,为产品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产品实现过程中,研制人员又面临了新的难题:探测器需要保证带电粒子有效进入探测器,同时又要阻挡空间环境中的光线“混入”,就必须在入射口安装一片超薄的金属挡光片。薄如蝉翼已让众人惊叹,而面对比蝉翼还要薄100倍的金属箔片,让“轻轻拿起”这样简单的操作都变得无法实现,更别说要开展力学等一系列实验了,但这没有吓倒“敢啃硬骨头”的航天人,在完全没有经验借鉴的基础上,510所工艺人员严把材料选择、工艺验证等各环节要求,终于实现了微米级金属箔片无损安装。

这只是在研制历程中联合研制团队攻克的众多技术难题中的一小部分。2019年1月30日,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在中科院空间中心通过了正样产品的验收评审会和数据包审查,510所承研的能量粒子分析仪是火星两器有效载荷分系统第一个完成研制交付的载荷单机产品。

全力保障“双胜利”

产品交付后,研制队伍配合相关总体单位,在北京、上海、海南等地陆续完成了分系统级的联试试验,环绕器级的联试试验,两器工程总体级的电测、EMC试验,力学、热学等试验,火星探测任务天地无线联试及发射场演练等各类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正是火星探测器发射前任务准备的关键时期,为了保障任务的顺利开展,研制队伍克服不利影响,项目办指挥马洪炯亲自挂帅、周密部署,研制人员采取了“一站式”车辆服务,连续奔波于北京、海南两地。“85”后的主管设计师蔺璟就是其中一员,自2月14日起,她就和同事一起迎难而上、星夜兼程赶往北京开展实验任务,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走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凭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过硬的业务能力,她在基地一直坚守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顺利发射,出色地完成了承担的各项工作。510所的研制人员以他们过硬的技术水平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保障着科研生产和疫情防控的“双胜利”。

随着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的正式开机,它将开启漫长的工作模式,完成它肩负的探测星际空间和火星空间环境等一系列重大任务,期待集广大科研人员智慧成果的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不辱使命、出色完成工作,为我们了解火星环境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2020-07-26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1 1 甘肃日报 c202553.html 1 合力开启火星探测之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