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7月17日
第09版:评论

【兰山论语】

下足“绣花”功夫 攻克“插花”贫困

刘厚廷

重点贫困地区的贫困户集中连片,好发现;而看起来“还不错”的地方,贫困户散点分布甚至零星分布,不留神,识别的眼睛就容易错过。尤其在整村不是贫困村的地方,没有驻村工作队,也没有专职扶贫的第一书记,“隐身”状态的贫困户容易被忽略。这种情况,更要求扶贫工作者下足“绣花”功夫。(据《人民日报》)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各项工作是否做实了、做细了,直接影响到脱贫的成色。与集中连片地区相比,非贫困村的“插花”贫困户,往往分布较为分散,且致贫原因没有共性,各家有各家的难点。因此,要啃下“插花”扶贫这块“硬骨头”,必须开展精细、精确、精准的“绣花”式扶贫,这是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不留死角的必然选择。

“绣花”是一门讲求细节、注重耐心的功夫,每一针都是关键,每一线都要绣好,脱贫攻坚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前,一些地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主要聚焦贫困村中的贫困户,对非贫困村的“插花”贫困户,则关注的相对较少。这些“插花”贫困户,多为因病因残或年老人群,同样也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持续有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全面脱贫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必须强化对“插花”贫困户的重视程度,进一步下足“绣花”功夫,切实做好查缺补漏工作。

“绣花”是一针一线的功夫。扶贫干部就是“针”,扶贫项目就是“线”。脱贫攻坚越是深入,越需要奔着问题去,把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更实。由于“插花”贫困户零散分布在各乡各村,扶贫干部必须更为细致地开展入户调查摸底,精准掌握各家各户的贫困状况及“穷根”,并根据不同贫困家庭、不同贫困类型,精准实施差异化帮扶。唯有拿出真功夫,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用实功、在精准落地上求实效,才能啃下“插花”扶贫“硬骨头”,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绣花”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气呵成,扶贫工作也是一样,必须一家一户地扶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推进,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解决。各地一定要在“插花”贫困户的精准施策上下好“绣花”功夫,充分发挥当地企业、社会组织以及致富能人的带动作用,不断完善“造血”功能、改善“输血”机制,让这些处于“隐身”状态的贫困户,尽快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2020-07-17 【兰山论语】 1 1 甘肃日报 c201144.html 1 下足“绣花”功夫 攻克“插花”贫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