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通讯员 杨 芳 雷军涛
日前,庆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苹果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在庆阳市镇原县太平苹果产业基地启动,奏响了当地苹果产业升级发展的新乐章。项目由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专家团队主持立项,是该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成果。
陇东学院近年来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高校智库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等作用,积极探索高校智库建设新路径,努力把学校智库建成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库”,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红色文化和生态环保等研究方面形成鲜明特色,为推动庆阳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
大学智库的独特优势是发挥学校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提出客观、专业的建议。
陇东学院现有教授、副教授363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56人;有20个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省级重点学科5个,招生专业51个,涉及文、理、教、工、农、管、法、医等11个学科门类。目前,该校已建成农耕文化与陇东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中心、陇东学院南梁精神研究中心、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与庆阳市人大常委会共建地方立法研究基地1个,与镇原县、宁县共建镇原县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和宁县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该校智库专家坚持以甘肃、庆阳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重点,进一步凝练学科科研方向,在南梁精神、黄河流域陇东黄土高原生态保护等研究方面形成高质量提案,部分提案呈送省委省政府、庆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参阅。
二
陇东学院以项目为依托,全面提升学科科研和智库建设水平,提高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咨询能力。目前学校已形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各类委托课题等组成的多层次、多类别的课题体系。
近五年来,该校获批国家、教育部、省社科项目和市厅级项目共156项,依托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梁精神研究中心,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出版《陕甘边根据地研究》等著作10多部,承担教育部社科专项任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南梁精神》等著作的编写工作,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研究专项任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南梁精神研究》编写工作,通过在红色文化和南梁精神研究、传承、弘扬方面打造学科优势、彰显智库特色,形成一定的学术影响力,有力服务地方发展。
该校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厅级科研项目近20项,科研成果多次获奖,其中“庆丰1号”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其他成果获省科学大会奖4项、甘肃省科学进步二等奖2项;2002-2019年育成并通过国家、甘肃省品种审定的冬小麦品种16个,成果辐射甘肃、宁夏、陕西、山西4省区28个县区,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逾1.2亿亩。承担该项研究的团队成员被省政府授予“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并享受特殊津贴,1人获庆阳市首届科技功臣称号,1人获庆阳市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称号。
在苹果及瓜菜产业发展方面,该校建成校外苹果研究基地23个、苹果品种园1个,苹果高效栽培新技术研究成果累计示范推广80多万亩,培训果农累计达10多万人次,累计增产苹果5亿多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5亿元;开展有机肥配方等应用研究,制定瓜菜栽培技术地方标准6项,成果先后在庆阳地区推广应用34.97万亩,总产量达44.2万吨。
此外,陇东学院围绕甘肃和庆阳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各类调研,完成多项调研、咨询和评估报告,有效地拓展了社会科学研究服务政府决策的路径,部分成果被省委省政府、庆阳市委市政府采纳。2018年受庆阳市政府研究室委托,陇东学院西北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对庆阳市“放管服”改革成效开展第三方评估,形成2018年庆阳市政府线上政务服务能力、线下政务服务能力和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报告,被庆阳市政府采纳,作为评估改革成效的主要依据。2018年受庆阳市金融办委托,完成《庆阳市农村产业发展资金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创新及长效机制》研究报告。受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制定了《庆阳市高考质量评估方案(2017)》《环县教育发展评估报告(2017-2018)》等。
三
陇东学院先后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等联合举办“一带一路”与甘肃发展、南梁精神学术研讨会、首届西部智能超算暨人工智能产业大会、全国小麦抗病抗逆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2020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甘肃)论坛等,产生了一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成果,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政府决策的成效。在陇东学院与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共同举办“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问题学术论坛上,有关专家分别作《面向新时代的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思考》《解决深度贫困问题的途径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发展的顶层设计》报告,为西部地区借力乡村振兴等政策加快发展凝聚了智慧。
聚焦甘肃和庆阳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陇东学院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参与制定发展规划、地方性法规和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助推提高地方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在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制定了《环县毛井镇种植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为帮扶村编印了《草畜产业实用技术手册》《陇东旱地饲草高效生产技术》《陇东主要家畜高效养殖技术》。受政府相关部门委托,制定了《环县毛井镇红土咀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宁县乡村振兴战略思考及发展路径研究》《镇原县乡村振兴战略思考及发展路径研究》。该校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专家参与设计南梁革命纪念馆、合水县陕甘红军纪念馆等布展方案,指导布展工作,助力乡村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参与编制的庆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2018—2025),被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参与编制的庆阳市南繁基地中长期发展规划(2019—2034),被庆阳市政府批准建设。
此外,该校受聘于庆阳市的立法顾问参与起草、修改《庆阳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庆阳市物业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受庆阳市人大常委会委托,完成《庆阳市禁牧条例》立法后评估工作,为条例修订提出建议。学校“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科技支农与社会服务工作辐射到庆阳市8县(区)30多个服务点的12个企业和648户农户,27名科技人员被聘为庆阳市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专家团成员,成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