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7月07日
第02版:要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温暖的回响 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

水至福来布楞沟

(接1版)

“水来了,心情也变得更好了。”马麦志家里不再担心吃水、用水,房内院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家人打扮得精精神神。2018年,在中石化的支持下,布楞沟新村进行了房屋扩建改造,马麦志家中新修建了5间房,安装了洗澡设施,修建起水冲厕所。“水来后,我们的生活一直在发生变化!”马麦志开心地说。

76岁的马仲成穿着白净的衬衣、灰白色马甲,显得精神抖擞。“以前缺水,不咋穿白衬衣,因为不耐脏。我们这么一个苦地方,吃水都不够,哪里有多余的水洗衣服。现在好了,有了自来水,家里还买了洗衣机,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东乡人素有养羊的传统。曾经因为受制于水,马建英家里只能养十几只羊。如今有了水,马建英一步步发展,稳稳走上养殖大户的路子。去年一年,他创办的祥泰养殖专业合作社出栏800余只羊。

有了水,布楞沟的羊肉、布楞沟的油馃馃,远销北京。马军去年就开办了农家乐,清澈的自来水,带着布楞沟人对新生活的满足,不断地添进客人的盖碗茶里……

有了水,2019年,布楞沟还破天荒地种起大棚木耳。马阿力木和妻子两人照看着6座大棚,他们一天浇4次水,一次15分钟。自来水从喷灌嘴喷洒而出,浇灌着前所未有的产业新苗和致富希望。

经过去年一年的发展,大棚木耳让村集体经济突破“零”的窘境,获得7万元的收益。

水入了户,也上了山。为了让更多的新产业受到水的滋润,村里利用这7万元收益,从主管道处铺设了200米水管,在山顶修建起一座可贮存90立方米水的蓄水池。

曾经有些生态基础的布楞沟南山上,树木苍翠。曾经光秃秃的北山也不例外,整修好一连片的梯田,又被精心分隔成一个个方格,筑起土坎,栽植着山杏、油松、刺槐、红沙柳等苗木。在水的滋润下,一棵棵树木向阳而生,英姿挺拔。

2013年起,东乡县在布楞沟村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并持续推进一系列植树造林工程。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村庄绿化美化……7年时间,累计完成生态造林6000余亩。

世代黄土裸露的荒山荒坡,染上越来越浓的绿色。布楞沟新村里,5年前栽植的树木,有的树干已长到碗口般粗细。

希望之水不断流淌。今年,新建的布楞沟山旱地林果产业示范园项目落地,将沿布楞沟南北侧面山布置3.1万亩绿化灌溉配水干管68.1公里,种植1.7万亩生态林、1.4万亩经济林……

水的到来,让布楞沟人的日子变了模样。

6月18日下午3时,艳阳高照。马牙古白家的院子里很热闹:刚刚从网上购买的充气游泳池里,4岁的儿子马健套着小鸭子游泳圈在水里扑腾……

27岁的马牙古白看着儿子开心地“玩水”,露出欣慰的笑。

“吃水不忘总书记,永远感恩共产党”。布楞沟村群众都在自家院子立碑并刻上这句话。

布楞沟的水流进了大伙的心田,流向美好的生活。

【记者手记】

生活好了 心气足了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布楞沟,这个地名带着三点水的地方,过去缺水。

水是生存必需、生活必需、发展必需。当人的必需十分短缺时,布楞沟的人或是在外奔波,或是熬着苦日子。

那时候,水是梗在布楞沟人口中的一根刺,是大伙心头的“难”,吐不出来,咽不下去。

“把水引来”,滋润了干渴多年的土地,滋润了布楞沟人的生活。

水来了,幸福感来了。告别需要往返几个小时拉水、挑水、驮水的日子,清甜代替了苦咸。饮水问题解决了,发展的条件改善了,养羊、养牛不再担心没水吃,种菜、种药不再担心没水浇。人们穿着干净的白衬衣,精气神出来了,生活好了,心情好了,心气足了。

如今,水是布楞沟人嘴上一道蜜,甜了嘴巴、甜了日子。

走进布楞沟,水的话题,在过去,都有着一样的苦;在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希望和甘甜。

今天,每个人都在诉说变化、表达感恩。看到每个勤劳奋斗的身影,我们知道,布楞沟人珍惜着水的甜,也记着水的源。

2020-07-07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温暖的回响 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
1 1 甘肃日报 c199021.html 1 水至福来布楞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