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亮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一座城市不懈奋斗的起点和归宿。特别是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各个城市强经济、谋发展的担子更沉、任务更重。齐心协力、共度时艰,必须精打细算,下足绣花功夫,把存在的短板、弱项不断地补足做强,把积淀的潜力、优势进一步释放出来。
受“大水漫灌”式思维的惯性影响,一些城市在经济发展上强调抓主抓重,热衷于捡“西瓜”,不喜欢要“芝麻”。比如招商引资,引大不引小,总爱算大账,不爱算小账,常常把“立竿见影”的效果放在首位。的确,引来大企业,上马大项目,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加快提振地方经济发展势能。但是,“抓大”并不意味着“放小”,对于很多的中小微项目,只要符合新发展理念,与地方上下游产业适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延链、补链、强链的效果,就要有“抓住不放,扭住不松”的争取意识,竭尽全力把它“抢过来”,想方设法让它“留下来”。
提振一个城市经济的精气神,必须有运筹帷幄的大局观,要想得远一些、谋得深一些。但是,不管想得多远、谋得多深,最终的落脚点,仍要放在具体细微之处。比如,某个项目的落地,某个产业的打造,某种样态的集聚,既要把相关政策研究透,更要对自身情况了然于胸,既要着眼当前的发展,更要权衡长远的利弊。凡此种种,都要在谋划的同时做足功课,而做功课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益求精、下足绣花功夫的过程。
发展经济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让资源各得其所、各就其位,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经济效应,同样也要下足绣花功夫。其中关键就是要以辩证思维寻找突破口,通过资源的科学调配,实现资源的巧妙利用。这种绣花功夫,不是一针一线墨守成规,而要讲究花色、整体搭配,更能抓住关键、画龙点睛。从这个角度上讲,谋划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既要从全局着眼,还要在细处观察,要让每一个棋子的摆放,都适得其所、相互关联,共同发生作用,获得最大成果。
每个城市、每个行业,都有其特殊性。仅靠“一招鲜”,不可能“走遍天下”。只有下足绣花功夫,通过劳心费神的调查研究,立足深入翔实的分析研判,凭借耐心细致的具体工作,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城市步入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