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7月03日
第01版:要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温暖的回响 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

“小燕子”放飞新梦想

快乐的小足球队员。 孟 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国华 李峰 杨世智 伏润之 杜雪琴

在富民新村宽阔的广场南面,是花园式的富民完全小学和紧挨着小学的富民幼儿园。新建的校舍在绿色操场的映衬下,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6月11日下午,甘肃日报全媒体采访组来到富民新村,正逢家长送孩子上学,欢呼雀跃的孩子们让学校和幼儿园一下子充满了活力,色彩也更加亮丽起来。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富民新村,看望了富民完全小学的师生。当他循着琴声走进音乐教室时,十多名兴趣班的同学正在弹唱《小燕子》。习总书记向围拢过来的孩子们仔细询问学习生活情况,并嘱咐在场的老师和当地干部要“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教育,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近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一直激励着移民区的师生,总书记的关心也一直温暖着这里的孩子。

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和孩子们在一起,富民完全小学校长董建业每天过得都很充实。

“我们学校的孩子,百分之七八十是留守儿童。为了让孩子们快乐成长,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针对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一生一案,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中等个头的董建业,说话不紧不慢,但一提起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改变,语速就加快了。“以前山沟里的学校,只有两间教室,几位老师。冬天要生炉子取暖,一变天,教室门窗缝里呼呼进风。上课靠的就是一名老师,一支粉笔。现在,我们学校仅功能室就有8个,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云课堂都是标配。孩子们早上有营养早餐,冬天电取暖;老师们待遇好,每个月比城里老师差不多要多拿1000元工资。”

“移民区的学生在持续增加,仅今年就从城里回流了20多名。”古浪县西靖教育工作站站长郭德才,是黄花滩移民区教育工作的负责人,谈到易地扶贫搬迁前后当地教育方面的变化,感触颇深。搬迁前,古浪县南部山区8个乡镇分布着七八十个教学点,师资力量分散,学生也不多,教学仅能满足语文、数学等基本学科,根本谈不上全面发展。搬迁后,黄花滩移民区建起了15所小学、10所幼儿园、2所中学,在校学生4087名,教职工315人,师资力量不仅能满足日常教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也有了专业老师。(转4版)

2020-07-03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温暖的回响 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
1 1 甘肃日报 c198577.html 1 “小燕子”放飞新梦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