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965万!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北京时间6月27日16时,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日增近18万例,超过965万例。
16亿!世界劳工组织表示,由于缺乏强有力社会保障,全球16亿非正式就业人员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头一个月里,平均收入锐减60%。
生命之危叠加生计之困,让陆续启动复工复产的各国面临“大考”——如何走好控疫情和稳经济的“平衡木”?怎样综合施策才能恢复经济“造血”功能?稳定供应链是靠封闭自顾,还是靠协调合作?如何危中寻机,借力新发展动能?
“必答题”:如何走好“平衡木”
“(复工)可不是打开开关这么简单。”美国汽车研究中心研究员克丽斯廷·齐切克说。5月中旬,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装配工厂复工,但随即就因多名员工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不得不再次临时关闭。
韩国5月初分阶段开放各类设施,但随后聚集性感染频发;自5月末允许餐馆营业后,以色列疫情出现反复,新增确诊病例快速增加;墨西哥部分地区商铺6月初重新开业,但随即出现疫情反弹;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一家肉联厂近日发生新冠病毒聚集性感染事件……
控疫情同时要保经济,保经济同时更要控疫情。两头承压情形下,如何走好“平衡木”,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
“解封”不等于“解防”。全球专家普遍认为,谨慎而渐进地推进复工复产尤为重要,需要政府、企业和民众密切配合,克服麻痹心态,准备好紧急预案,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
“如果新冠病毒传播没有得到控制,任何经济重启都是空谈。”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警告。
“拯救生命和挽救生计可以且必须携手并行。这意味着要为负责任的经济重启创造适当条件,意味着保持灵活性,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经济重启过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说。
病毒无国界,全球一盘棋,任何一国的决策和行动,都可能对周边国家乃至地区的整体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形势产生外溢效应。分析人士指出,各国只有加强协调与协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协同配合,才有望共同走好疫情防控和发展经济的“平衡木”。
“应用题”:如何调配“对症药”
“欧洲央行采取的措施对欧元区经济复苏至关重要。”对于欧洲央行近日将紧急资产购买计划规模扩大近一倍的举措,行长拉加德这样解释。
各国渴望为经济按下“重启键”,但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不畅、收入下降、需求低迷,以及对疫情再度暴发的担忧,都令复工复产之路崎岖不平。
面临多重挑战,各国政府打开政策“工具箱”,不断为经济复苏注入“强心剂”:日本将经济刺激计划总规模扩大至逾230万亿日元;芬兰政府宣布追加55亿欧元预算,以遏制疫情影响并帮助经济复苏;德国执政联盟就总计1300亿欧元的最新经济刺激方案达成一致;法国已动用5000亿欧元来扶持和救助受到疫情影响的行业……
政策工具品类大同小异,但在运用层面,如何正确搭配组合、拿捏力道节奏、兼顾当前与长远,调配出标本兼治、副作用小的“对症药”,考验着各国智慧。
需求和供给同时受限之际,大力宽松银根,会使大量流动性在金融市场空转,难以真正抵达实体经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白士泮看来,单纯加码量化宽松治标不治本。
一味搞“大水漫灌”强刺激甚至可能埋下恶性通胀的隐患,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金融泡沫膨胀、市场出清不畅等副作用。
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认为,虽然当下需要包括货币和财政政策在内的刺激,但也绝不能忽视临时应急措施的退出和宏观政策长期可持续性问题。
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卡斯滕斯指出,长期来看,经济复苏的关键在于激发增长潜力,这意味着需要实施结构性改革以提高潜在增长率,将刺激政策导向投资,维护全球供应链和自由贸易。
疫情危机不仅给经济增长、就业等带来严重后果,也使得各国应对贫富差距、气候变化等长期挑战的形势越发严峻,令世界经济的脆弱性更加凸显。
“我们不能只是采取临时性的干预措施,而是必须重新奠定社会经济体系的基础。”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疾呼。
分析人士指出,面对复工严考,各国应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兼顾眼前情势和长远考量,灵活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尽可能做到施策精准有效。
“选择题”:如何稳定供应链
面对危机,是加强合作、携手助力全球供应链接续复位,还是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封闭自顾,关上国际合作的大门?
何去何从,凸显各国判断取向差异;如何选择,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世界经济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实现全面复工复产。
疫情冲击下,个别国家借机搞脱钩断链,升级保护主义政策。然而,调整全球供应链牵一发而动全身,搞保护主义不仅难以实现自身政策目标,还会危害世界经济发展;长期看,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能够极大提升效率,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而违背这一规律只会自食恶果。
当务之急,是各国尽自己所能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放、稳定、富有韧性,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郁白大声呼吁。
施瓦布强调,疫情不仅短期内冲击全球经济,也带来长期结构性影响,只有加强全球合作,才能化解这些影响。
面对全球供应链危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正努力填缺补位。众多市场主体已展开一场国际复工复产“战疫”接力,有效对冲疫情影响。
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开行列数、送货标箱量,同比分别逆势大增15%和18%。“中欧班列持续畅通,成为稳定全球供应链的一条大动脉。”立陶宛交通与通讯部长纳尔克维奇如此感慨。
“经过数十年发展,全球供应链已具备较大粘性。”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说。他认为,今后经济增长质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世界离不开作为“全球一体化重要特征”的全球供应链合作。
“思考题”:如何借力“新动能”
英国物联网专家里克·钱德勒的桌上摆着三台笔记本电脑、两部手机,他娴熟地远程处理文件和沟通事宜。“原来要开一天的会,现在一次电话会议就解决了。”他告诉记者。
疫情之下,数字经济展现出巨大能量。如何把握新机遇、因势利导借力新经济动能,是摆在各国面前的“思考题”。
面对疫情全球扩散,尽管许多传统行业遭遇巨大冲击、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但数字经济、在线消费等产业在全球多地展现出强大活力。
联合国贸发会议日前发布报告说,疫情期间,远程医疗、远程工作和在线教育得以普及,电子商务也出现逆势增长,全球经济正加速向数字化过渡。
在线视频会议平台软视软件公司每日活跃用户数量从疫情前的千万级别,迅速增长到数亿计规模;微软公司旗下办公软件在线协作相关功能使用频率曾经一周内激增40%……
对各国决策者而言,越是危机时刻,越要善于运用战略思维,科学决策,抓住全球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新机遇,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疫情以来,中国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今年一季度,包括网上会议、线上交易、在线教育等在内的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
日本富士通总研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金坚敏认为,中国抗疫实践显示,数字技术在恢复产业、经济活动等方面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
乌克兰国家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安德烈·贡恰鲁克指出,未来世界经济增长新动能“将主要来自创新和新技术应用”。
回顾全球经济发展史,危机和发展总是结伴同行,每一次危机都可能是新一轮发展的催化剂。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数字化转型将成为继工业化、信息化之后又一次产经迭代升级的突破口,值得各国认真思考、精心筹谋。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