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通讯员 赵利强
清晨时分,会宁县大沟镇韩岔村的硬化村道上,几个弱小的身影结伴而行。离他们不远处的村委会门口,驻村工作队队长张奎正在等这几个贫困户的孩子来自己的住处上网课。
“孩子就是脱贫攻坚的未来和希望。”张奎说,尤其是在会宁这样的贫困山区,读书被看作每一个贫困家庭孩子唯一的出路。
韩岔村位于会宁县大沟镇最北端,翻过村北部的那道黄土梁,就是闻名世界的宁夏西海固,这里海拔近2000米,土地贫瘠,降雨稀少,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
2019年,在脱贫攻坚进入最吃劲的时候。中铁二十一局助理工程师张奎主动申请驻村帮扶,从会宁大山里走出去的他,对这片土地上的贫困面貌再熟悉不过。
刚过而立之年的张奎,大学毕业后进入中铁二十一局工作,跟随项目东奔西跑,却始终放不下家乡的发展,听说单位选派驻村干部帮扶会宁,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我想为家乡脱贫攻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张奎说。
初到韩岔村,张奎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绵延的黄土沟壑深处,散落分布着高高低低的院落。看着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上的数据,与他想象的八九不离十,村里剩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不是因病、因残,就是因学所致。
在走访中,张奎了解到,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村里大多数群众都脱贫了,但有几户贫困家庭困难重重,随时都有辍学风险。
王庆、王乾兄弟二人自幼父母离异,父亲在家照看年过花甲患病在家的爷爷奶奶。面对困境,两个孩子没有放弃求学,学习成绩都很好。孩子们一心扑在学习上,课本上写着“上大学”。贫困学生王毅曾做过心脏手术,几年前的高额医疗费用,让家里负债累累。他的书本里醒目地写着:“我要上学,将来为更多的家庭减轻疾病的负担。”
看到这些,张奎感受到作为一个帮扶干部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利用周末时间,开车去县城、市里和省城兰州,到亲戚、同学家奔走,通过朋友圈求助,利用自己的所有资源为孩子们寻求帮助。
几经辗转,张奎的坚持终于盼来回报:甘肃点亮心灯公益及会师儿女心连心公益协会两次深入韩岔村掌王小学,为15名学生和6位老师发放了价值1万元的学习用品、御寒衣物和教学用品。
2019年春节前,他又自费买了4件羽绒服,作为新年的礼物,送给集团公司帮扶的郭庄村小学的两位小学生、两位老师。
“教育是脱贫攻坚的希望。”张奎不仅为了村里的孩子四处奔波,一有空闲就主动为孩子们辅导功课、陪孩子们玩耍聊天,张奎成了村里孩子们的好伙伴。
今年3月,张奎驻村满一年,单位和他商量调整岗位一事。想起朝夕相伴的那些孩子,他主动提出延长一年驻村时间。“天天跟这些孩子在一起,我想再多陪陪他们。”张奎对单位人事部门的同志说。
韩岔村几户偏远的群众家手机信号非常弱,疫情期间,家里孩子网课效果大打折扣。张奎在接到返岗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韩岔村,来不及收拾房间,就跑到贫困户家中询问孩子们上课的事。
经过与村干部商议,张奎利用村委会会议室,为村里几户贫困学生办起了“学习室”,家里网络信号不好的孩子,都被邀请来村委会集中上网课。张奎不仅陪他们上课,还认真地为孩子们辅导作业,驻村队队长摇身一变成了孩子们的“班主任”。如今,孩子们已经陆续开学,但一到周末,还是会不自觉地跑去村委会会议室里学习。
“教育扶贫就像是早晨的曙光,尽管微弱却孕育着满满的希望。”张奎说,无论将来走到哪里,村里这几个孩子依然是自己的牵挂,“一定要帮他们完成学业,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