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施秀萍)6月9日至6月14日,省文化艺术研究所邀请省内外7名艺术科研工作者组成联合课题组,赴陇南市礼县开展甘肃珍稀剧种声腔“老乱弹”的抢救挖掘工作。
陇南影子腔“老乱弹”是中国梆子戏早期声腔的珍贵遗存。据有关专家推断,其声腔有可能是中国国粹京剧“西皮”声腔的前身。数百年来,“老乱弹”以皮影戏表演形式繁衍发展至今。目前,“老乱弹”现状堪忧,只有一个戏班能够演出。班社中掌握声腔伴奏的也只有82岁的老艺人焦文奎。挖掘整理抢救工作刻不容缓。
由王静波、赵建新等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兰州大学等省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课题组,高清拍摄了“老乱弹”剧目《草船借箭》《徐文升显魂》等6部,还录制了陇南影子腔代表剧目《觱波潭》本戏以及“老乱弹”中“十板头”“还魂板”“顺音”等7种全部声腔曲调。
课题组还发掘整理了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礼县云顺班珍贵文献资料35种,包括清刻本《徐文升》、清抄本《太子游四门》《百花图》等9种清代戏曲文献,以及21种民国抄本《草船借箭》《进妲己》等。值得一提的是,还整理到该班戏箱契约、巡抬簿、巡戏账簿、支使账簿、戏箱清单等完整文献,在全国较为少见。此外,专家还与礼县城关镇贾胡村皮影班社开展座谈交流,就今后“老乱弹”的挖掘、保护和整理提出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