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6月17日
第02版:要闻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留住“八步沙”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施秀萍

6月16日上午,“八步沙精神——平凡的伟人”雕塑捐赠仪式在省博物馆举行。

这是一次寻常的捐赠,背后却有一段动容的故事。

八步沙,近年来是热词;八步沙“六老汉”,是当代“最可爱的人”;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

1981年,古浪县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和张润元“六老汉”按下红手印。从此,六位“60后”与沙漠较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汗水浇灌,让万亩沙漠披上绿装。

沙漠变绿了,“六老汉”变老了,儿孙们或子承父业,或婿接翁志,从长辈手中接过“治沙接力棒”,成了八步沙第二代、第三代治沙人。38年间,“六老汉”三代人扎根沙漠,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创造了人间奇迹,也用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2019年9月,江苏艺术家周沛勇、浙江著名雕塑家郑玉金听说了“六老汉”治沙的故事,半是钦佩、半是好奇,专程赶到古浪。

“简直太震撼了!”周沛勇告诉记者,他们上谷歌,看到卫星地图上,从八十年代到2019年,民勤的显著变化;又到现场,看到沙漠上不可思议的奇迹;他们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种的树,和“六老汉”聊天,还尝试着自己种树。他们发现,种树看似简单,却极易腰酸背痛,“‘六老汉’每天十多个小时种树,38年持续不断,实在太伟大了。”

艺术家的感动,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作品。

从古浪回去,周沛勇和郑玉金就开始了创作。6月12日,创作完成;6月13日,抵达兰州。

以中国最古老的象形文字甲骨文的“山”字,作为主创元素,通过象形的山水将“六老汉”治沙造林的生活与劳作历史瞬间定格下来;通过水的意象,表达“八步沙精神”在历史长河中历经的“一波三折”,最终铸就大漠绿洲……这件总长393厘米、高67厘米、厚58厘米,人物总高56.8厘米,长高比6.33∶1的“八步沙精神——平凡的伟人”雕塑作品,运用了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阴刻以及摩崖石刻造像相结合的多种手法,气势磅礴、气韵生动,给人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同时,整组雕塑似一艘乘风破浪的航母,生动展现了以八步沙“六老汉”为代表的治沙造林人劈波斩浪、勇往直前的可贵精神。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省博物馆馆长贾建威说,艺术家周沛勇、雕塑家郑玉金创作的“八步沙精神——平凡的伟人”雕塑作品,生动再现了“荒漠变绿洲的奋斗者”,用汗水与心血谱写的治沙奇迹和感人事迹,弥补了省博物馆在当代馆藏方面的不足,丰富了展陈内容与形式,“我们将保存好、展示好、宣传好这件雕塑作品,发挥出它的更大价值。”

“‘八步沙精神’不只是甘肃的,更是当代的愚公精神,值得用艺术的形式,让历史铭记。”作品虽然创作完成并已捐赠,郑玉金依然感慨颇多。

2020-06-17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1 1 甘肃日报 c195926.html 1 留住“八步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