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文化深厚,历史悠久。
这里,是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这里,是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中国休闲旅游生态家园。
2020(庚子)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6月22日在这里隆重举行。
伏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他创历法、教渔猎、驯家畜、烹食物、定婚嫁、造书契、制琴瑟、创八卦,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千百年来被尊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人祖”“人宗”“人皇”“羲皇”。 其开创的创新、创造、吸纳、和合精神以及其他一些物质文明方面的发明成果,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本源——伏羲文化,传颂中华大地几千年而生生不息,更是海内外华人普遍认同的民族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
公祭伏羲大典已经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慎终追远祭拜祖宗的重大祭祀盛典。今年是公祭伏羲大典举办的第三十一年,也是我们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严重疫情,祈福中华,凝聚全球华人的智慧和力量,公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更显其特殊价值。
传承 生生不息凝聚民族魂
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被誉为“羲皇故里”。公祭伏羲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据史料记载,秦文公十年(公元前756年)设典祭祀伏羲,用骝驹、黄牛、羝羊三牢之仪。唐、宋则提高了对以伏羲为首的“三皇”陵寝的祭祀规格。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于三阳川蜗牛堡(今天水卦台山)原址建伏羲庙,祭祀礼仪逐年规范。元代,朝廷诏令全国通祀三皇,卦台山又扩建伏羲庙。明代,朝廷在秦州专立祭祀伏羲的祠庙(今伏羲庙),礼部特审定标准祭伏羲文,命地方官员代朝廷举办祭祀典礼,采用太牢规格,一年两祭,每祭三日,礼乐以祭奠,隆重而神圣。自此,秦州祭祀伏羲活动进入极盛时期,秦州伏羲庙成为祭祀伏羲、传承伏羲文化的重要平台。清中晚期至民国时期,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活动从未间断,一直延续下来。1988年,天水市人民政府积极回应社会各界人士关切,作出决定,恢复历史上公祭伏羲大典。2005年,公祭伏羲大典由天水市人民政府主办升格为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公祭伏羲大典由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14年6月22日,首次在海峡两岸同时举行祭祀伏羲活动。公祭伏羲大典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十届,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伏羲文化旅游节也成为“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每年都有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全国56个民族代表、兄弟省市和天水各界人士十万余人参加公祭伏羲大典。
三十多年来,我省及天水市高度重视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坚持秉承以“保护传承”为主题、以发展创新为生命力,使公祭伏羲大典的规格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而民众自发的祭祀伏羲活动也更加兴盛。目前,在天水已形成了公祭伏羲大典和民祭伏羲庙春节文化庙会、秋祭伏羲典礼两种规格三种形式,其所蕴含的民族情结和人文情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别具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伏羲文化是中华文明之源、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弘扬伏羲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意义重大。每年举办公祭伏羲大典期间,都有大量的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前来天水参加公祭伏羲大典,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可以说,三十年的公祭证明,公祭伏羲大典,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凝聚民族情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年的公祭伏羲大典因受疫情影响,更多人将通过网络平台祭拜始祖伏羲,追思始祖功德,祈福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祝愿世界和平安康。这也是公祭伏羲大典举办以来,人们首次通过网络参与公祭活动。在这种特殊时期开展公祭活动,不仅因为伏羲是华夏文明的肇始,更重要的是因为伏羲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精神:同源同根、聚心聚力,励精图治、自强不息。对于个人来说,默哀、沉思、祈祷,在祈求风调雨顺、祈盼国泰民安的一项项仪式中,让赓续中华文明基因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对国家而言,无数人抚今追昔的寻根时刻,将汇聚成民族情感奔腾不息的波涛,筑成坚不可摧的民族团结精神长城。
发展 众志成城迈向小康路
伏羲文化以其创造性和包容性,在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的结合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召唤着亿万中华儿女投身祖国的建设发展、投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天水人民为了建设幸福美好新天水而努力奋斗!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天水曾经有着“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伏羲文化在天水绽放出了更加灿烂的光芒,让天水这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城魅力十足、活力十足。
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天水这片古老的大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水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民生持续改善,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书写出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天水答卷”。
2019年,天水市坚持稳中求进、争先进位的工作总基调,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702.5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5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211亿元,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393亿元,增长7.5%。
——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天水市始终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深度贫困堡垒,扎实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减贫89.98万人,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20.35万户92.08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0.54万户2.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9.92%降至0.68%。2019年底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1.18倍。2018年甘谷县、武山县脱贫摘帽,2019年秦安县、清水县、张家川县、秦州区、麦积区脱贫摘帽,全市两区五县全部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天水市严格落实项目建设清单管理、领导包抓、定期督查制度,全面推行条块结合调度管理,组织开展集中开工复工和检查观摩活动,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三个清单”项目完成投资370.97亿元,88个市级领导包抓项目完成投资243.58亿元,130个生态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3.49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完成了历史上最大的民生项目——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城区群众吃上了干净、卫生的洮河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天水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安排部署,迅速行动,将疫情防控作为最突出、最主要的任务,敏捷反应、迅速行动,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抗击疫情。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的积极向好,天水市委市政府在加强疫情科学防控的同时,统筹推进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在一产上,紧跟农时,指导帮助群众开展春耕生产和田间管理;在脱贫攻坚上,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坚决攻克最后贫困“堡垒”;在二产上,按照“集中的企业按照集中的要求办、分散的企业按照分散的管理”原则,放手开展工作,让具备复工条件的工业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在三产上,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千方百计推动餐饮、文化旅游、服务消费等企业有序恢复运营。目前,全市一二三产已经实现全面复工。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如今,勤劳勇敢的天水人民正在积极发扬伏羲始祖留下的开创精神、担当精神、执着精神、包容精神和卓越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弘扬 齐心协力共筑中国梦
天水,因“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而得名,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伏羲文化等五大文化为代表,构成了这里绮丽多彩、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天水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景点众多,山、水、林、泉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城、寺、庙、观等丰厚的人文资源相得益彰,形成了融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独特景观。“十三五”期间,天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文化旅游产业定位为首位产业的发展理念,文化旅游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近年来,随着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以“伏羲文化”为竞争力和内核力的经济模式在天水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出现。随着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一种带有明显天水特色、天水品位、天水风格的“文化+”文旅融合样本正在形成。
2019年公祭伏羲大典暨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吸引了来自关中平原城市群、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经联会18个成员城市,海峡两岸240家企业组团参会,参观人数达25.37万人,日均参观人数2.8万人,商品成交额达到6923.433万元,其中零售额1542.133万元,签约合同5387.3万元。
如果说文化是灵魂,那么旅游就是载体。2019年以来,天水市以伏羲文化为龙头,全面带动旅游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从政策层面出台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措施,引进华侨城、公航旅等企业参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全面启动天水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麦积山自驾游房车露营基地、麦积山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天水大剧院、伏羲庙游客服务中心及停车场、水帘洞鲁班山大景区、街亭古镇保护开发、南山云端、樱花小镇等项目。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在重庆、成都、杭州等地策划举办文化旅游推介会,出台《“天水人游天水”活动优惠办法》,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4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累计30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1%。
伴随着伏羲文化的大热,天水城市文化底蕴、影响力、美誉度得到进一步彰显。近年来,天水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集全市之力,汇全民之智,持续深化文明创建,形成了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校园联动共创、全面开花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新格局,一幅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陇上江南”新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而今年的公祭伏羲大典将是一场隆重而特殊的盛会。天水市把组织筹办公祭伏羲大典作为弘扬中华文明、传承民族本源文化的具体实践,作为甘肃提振疫情防控信心、鼓舞加快发展干劲的重要抓手,作为展示天水乃至甘肃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继续在提高层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接待能力、改进办会机制、科学有效推进筹备工作等方面下功夫,力争把公祭伏羲大典办得更加精彩、更有成效。
今年的公祭伏羲大典将有四个明显的特点:
——突出疫情防控。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举办的第一个大型活动,伏羲大典将把疫情防控作为大典筹备的重中之重,按照“保持传统、压缩规模、精简活动”的要求,今年的来宾以省内为主,现场规模在300人以内,大典仪程有5项,跟去年相比取消了乐舞告祭环节,停办了伏羲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
——突出现场直播。邀请中央电视台、甘肃卫视、凤凰卫视、台湾中时传媒对公祭伏羲大典及嘉宾访谈同步直播或录播。邀请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新甘肃、视听甘肃、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对公祭伏羲大典进行全程在线直播。今年将继续两岸共祭,在天水举办公祭伏羲大典的同时,在中国台湾台北举行共祭伏羲典礼,媒体进行现场直播。
——突出网络祭祖。现场祭祖与网络祭祖同步进行。设计公祭大典网络祭祖程序,搭建“‘同根同祖、中华共祭’——亿万中华儿女线上祭祖”平台,为广大网民提供网络祭祖平台;邀请国内有关知名人士,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祭代言,进行线上祭祖,充分体现广大网民的参与和对人文始祖的敬仰。
——突出抗疫英雄。今年将邀请在甘抗疫一线的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全省脱贫攻坚代表、复工复产代表参加公祭伏羲大典,在祭文中突出抗击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祈福中华、国泰民安等内容,展现体现时代特色,彰显伏羲的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
弘扬伏羲文化,传承伏羲精神,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14亿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让先祖之英灵,壮我华夏之魂魄,振奋民族之精神,让中华儿女在共同的祖先面前,达到最广泛的团结,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